P2P是怎么被做死的?( 三 )


知名投资机构的进入对被投企业进行了背书 , 让更多的创业者和投资人坚信了P2P风口已来 。 出身名校、来自知名金融机构和投行、从监管机构“下海”的一大批创业者前仆后继踏入这个行业 。
行业的爆发也为后续危机初显和雷声不断做好了准备 。
在飞速发展中 , 这些P2P平台很快不再满足中介的身份 , 开始涉及自融、建立资金池等行为 , 平台爆雷跑路、暴力催收等恶性事件也开始出现 。 为数众多的投机倒把者、非法吸存者已经将行业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 使P2P在公众眼中成了“乱象”、“跑路”、“爆雷”的代名词 。
2016年 , e租宝用一年半非法集资500多亿元 , 利用注册空壳公司、设计虚假项目进行虚构融资 , 从而将获得的资金转入关联公司 , 用假项目骗取投资人信任而东窗事发 。
2018年宝象金融自融而亡(自融是指企业老板将从 P2P 平台融到的资金用于自己或有关联性的企业中) 。 爆雷前 , 宝象金融披露的数据显示出较高逾期率 , 但却没有能力全部兑付 , 加速了死亡 。
2019 年 3 月 , 团贷网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而暴雷 , 拿过近 25 亿融资的团贷网登上死亡公司烧钱榜 Top10 。
曾经风光一时的创业明星陆续成了看守所的常客 , 老实人的人选择自杀 , 滑头的人选择跑路躲避 , 从容的人选择自首 。 盲目追逐盛行的 P2P 风口 , 让众多投资机构、投资人和创业者对 P2P 有着盲目的信心 , 而这也进一步推动了 P2P 的虚假繁荣 , 虚假繁荣的背后便是爆雷后泡沫消尽的幻影 。
广场上 , 大楼下 , 随处可见拉着横幅要钱的投资人 。 P2P繁荣过后 , 全民扫雷时代开启 , 民间盛传:南京雷完上海雷 , 上海雷完杭州雷 。
看似自嘲 , 也道出了这些年互联网金融所面临的窘境 。 一边是备案的延迟和政策的不确定性 , 一边是越来越集中的“雷潮” , 头条都上累了的互金行业不仅让参与者心态明显波动 , 各种猜测四起也让行业疲态尽显 。
P2P是怎么被做死的?
文章图片

监管收紧 , P2P迎来清盘时代

行业乱象丛生 , 监管不断完善 。
P2P属类金融公司 , 成立之初没有牌照 , 没有准入门槛 , 卖的是非标金融产品 , 且一直没有监管办法 。 因为如此 , 行业蓬勃发展 , 自然也吸引了不少浑水摸鱼者 , 平台良莠不齐 , 行业鱼龙混杂 。 2013年10月 , P2P行业出现第一波倒闭潮 , 资金池、自融、拆标、不规范经营等问题集中爆发 , 监管层随之关注介入 。
2013年下半年 , 央行、银监会及各部委对包括P2P在内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进行了多次调研 , 央行也多次在公开场合给P2P行业划定红线 , 高层的关注度持续升温 。
2014年4月21日 , 中国银监会在新闻发布会上发布《关于办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 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刘张君介绍P2P非法集资情况 , 并表示P2P网络借贷平台不得突破四条红线 。
刘张君指出 , P2P网络借贷平台作为一种新兴金融业态 , 在鼓励其创新发展的同时 , 四条红线不得突破:一是要明确这个平台的中介性质 , 二是要明确平台本身不得提供担保 , 三是不得将归集资金搞资金池 , 四是不得非法吸收公众资金 。 作为网络借贷的平台 , 这四点必须记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