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打|功盖诸葛的宰相王猛,为啥反对苻坚攻打东晋?不得其时、勿行其事( 二 )


文章图片

闻得此言,桓温沉默许久、无言以对:王猛一言点出了自己的心思。一直以来,相对于匡扶中原,东晋豪族们更关心的是自己的权位;无论是早期的祖逖北伐也好,还是之前桓温伐蜀也罢,他们面临的最大阻力,不是来自敌人,而是内部的政敌;此时长安就在眼前,桓温却另有打算:如果拼尽全力拿下关中,朝廷落得实利,自己势必损兵折将,今后难以与政敌抗衡;因此,不如养寇自重,只要敌人存在,司马氏和王氏就不得不依靠自己。
最终,他缓缓对王猛说道:“江东无卿比也”,江南诸位,没人比得上你。
不久后桓温行军不利决意退军时,曾邀请王猛随自己南下。不过王猛的老师对此持反对意见,他对王猛说:

这句话有三层意思,其一,江南向来士族盘踞,寒族没有一展抱负的机会,甚至可能沦为炮灰;其次,桓温心怀不轨,而且不可能容忍才华超出自己之人;其三,关中自有实现抱负的机会,无需舍近求远。
最终,王猛拒绝了桓温。不久后,如老师所言,在见到氐族帝王苻坚后,二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苻坚无视他的出身、家世,将大小事务悉数相托。在各族枭雄、悍将林立的中原,出身贫寒的王猛呼风唤雨,创造了十六国时期的政坛奇迹。当然,他也以自己的表现,证明了苻坚的选择是对的;若不是英年早逝,王猛极有可能帮助苻坚实现结束混战局面的伟业。
因此,王猛去世前的进言,不大可能包藏祸心,反而是回报苻坚知遇之恩的体现。他不厌其烦提到东晋,核心思想很明确,简单粗暴点就一个意思:步子别迈得太大,小心掉坑里。
 攻打|功盖诸葛的宰相王猛,为啥反对苻坚攻打东晋?不得其时、勿行其事
文章图片

王猛的顾虑:不得其时、勿行其事
王猛主要是因以下几点考虑:


苻坚向来以胸怀宽广而闻名,甚至接近了传说中“圣人”的标准:一直以来,他对自家吞并的各路势力,一律本着宽宏大量的态度,凡是归顺自己的,一律善待、重用
 攻打|功盖诸葛的宰相王猛,为啥反对苻坚攻打东晋?不得其时、勿行其事
文章图片

与其他不择手段、疯狂杀戮的各族枭雄相比,苻坚的上述举动,即使真的有沽名钓誉之嫌,也值得我们尊敬。但在弱肉强食的十六国时代,他的仁义、宽容,极其不合时宜;各股势力表面上归顺,实际上无不包藏祸心,他们巴不得前秦王朝崩塌,自己好东山再起。
对此,王猛一清二楚,所以他提到“鲜卑、西qiang,我之仇敌”;他甚至试图通过“金刀计”除掉慕容垂家族,可惜败给了苻坚的宽宏大量,最终只除掉了慕容垂的接班人慕容令。

随着前秦势头凶猛,加上丢失蜀地的切肤之痛,原本孜孜不倦于勾心斗角的东晋各大望族暂时放下成见,呈现出难得的团结局面。王猛去世的同年,琅琊王氏的主理人王坦之也性命垂危,在去世前,他给另外两大家族谢、桓写信,内容让人感动:

东晋的军政大权,就掌握在王、谢、桓三家手中,他们团结,就意味着东晋政权团结。那时的南方,虽然国土面积处于下风,但在地理、技术等方面仍具备一定优势;此时放下矛盾、共同抗敌,解决了最大的内耗短板,其能量不容小觑。

 攻打|功盖诸葛的宰相王猛,为啥反对苻坚攻打东晋?不得其时、勿行其事
文章图片

不过,王猛的肺腑之言,挡不住苻坚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雄心壮志;毕竟,这些年他太顺利了,以至于已经忘乎所以。
公元382年,苻坚召开军政会议,讨论攻晋事宜,没想到,与王猛持同样态度的文武不在少数:尚书左仆射权翼、太子左卫率石越、阳平公苻融、太子苻宏都极力反对,甚至他私下里信任的和尚道安、宠妃张夫人、小儿子苻诜据理力争,这些人的理由出奇的一致:
东晋君臣团结,并且极度稳定,没有可趁之机;前秦连年作战,士卒百姓疲惫不堪。当然还有大家心照不宣的关键一点:前秦刚刚整合北方,局势还未稳定,慕容、姚氏等都各怀异志。
第二年,在慕容垂等人的撺掇下,一心要比肩三皇五帝的苻坚下定决心,集结全国精兵南下,但结局一如王猛所料:
面临人数处于下风、但战斗意志爆棚的东晋北府兵,各怀鬼胎、互相拆台的前秦大军兵败如山倒,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下,苻坚仓皇北逃;
不久后,各股势力趁乱自立门户,苻坚被信任的姚苌缢杀、前秦帝国分崩离析,天下再度混乱不堪,沦为生灵涂炭的地狱;
东晋朝廷度过最大危机后,则又开始了内耗,坐视北方新兴势力再度崛起;而为击败前秦的北府兵也被政客当成了棋子,令人扼腕叹息。
 攻打|功盖诸葛的宰相王猛,为啥反对苻坚攻打东晋?不得其时、勿行其事
文章图片

参考资料:《晋书》《资治通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