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原创 唐乐舞发展的背后:中原地区与西域外国的乐舞交流( 三 )


《胡腾舞》:由西域石国传来 , 是中亚栗特胡人跳的一种舞蹈 。舞者多为男性 , 都是高鼻深目 , 身着胡服的西域人 。舞蹈节奏基础 , 舞步多变 , 腾踏复杂 , 腾空旋转难度大 , 看得关中是“四座无言皆瞪目 , 横笛琵琶遍头促” 。
《柘枝舞》:原是中亚一代的民间舞 , 也是唐代极富盛名的舞蹈 。它自石国传入中原后 , 流传甚广 , 不仅在京都长安广为流传 , 在同州、常州、潭州、杭州和四川等地都盛极一时 , 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当时宴会娱乐的保留节目必然是它 。
可见 , 唐代乐舞大部分来自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乐舞 , 且唐代乐舞具有极强的地域和民族性的特征 。这些宫廷乐舞 , 一方面为了彰显国家的强盛繁荣 , 另一方面是为了炫耀武功 , 显示四方归服 。当然 , 唐代乐舞受到严格的限制 , 舞蹈演出也是由统治者来决定 , 不能随便上演 , 因为乐舞有时候也代表了国家的礼仪性和政治性 。
隋唐|原创 唐乐舞发展的背后:中原地区与西域外国的乐舞交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乐器
唐代有不少西域传来的乐器 , 这些乐器被用到部伎乐曲中 , 成为某些音乐中的主旋律 , 或与中原音乐结合成为新声音乐 。这些乐器在唐代乐曲中得以广泛使用 , 为唐代乐曲增添了一份别样的味道 , 同时丰富了唐代音乐的内容 。这些西域乐器中 , 最著名的有羯鼓和筚篥 。
羯鼓源于戎羯 , 所以叫羯鼓 , 是来自少数民族羯族的乐器 。唐玄宗曾说羯鼓玉笛是“八音领袖 , 诸乐不可方也” 。可见 , 唐玄宗对此乐器的喜爱与推崇 。羯鼓不仅在各种乐器的合奏中 , 发挥着其特别的作用 , 也能作为一门独立的乐器来演奏 。
筚篥原是古波斯乐器 , 后在西域龟兹等地流行 , 后又由龟兹传入中原 。筚篥在唐代得到迅速发展 , 成为唐代多部乐中运用最广泛的乐器之一 , 筚篥的演奏不仅在宫廷中十分活跃 , 在民间表演中也十分普遍 。当时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筚篥名手 , 如李龟年、尉迟青等人 , 历史上都有记载 。
可见 , 羯鼓和筚篥都是在唐代得到极大发展的乐器 , 也是多部伎乐曲中运用最广的乐器之一 , 而筚篥更是成为宋代教坊大乐的领奏乐器和独奏乐器 。这些乐器活跃在唐代的宫廷和民间演奏中 , 对器乐合奏、伴奏歌唱、舞蹈和乐器表演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也丰富了唐代音乐的种类 。
隋唐|原创 唐乐舞发展的背后:中原地区与西域外国的乐舞交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3)乐舞人
对唐代中外艺术交流做出贡献的还有乐舞人 , 他们有的是前朝遗留下的西域乐宫 , 有的是向大唐献舞献乐的艺人 , 还有的是能够善舞的定居于民间的老百姓 。他们通过献艺 , 节日庆贺 , 文化交流 , 宗教传播和商业贸易 , 把本国的文化及乐舞带到中原 , 使外来的乐舞在中原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
这些乐舞有的成为了宫廷部伎乐舞中的一部分 , 丰富了唐代宫廷乐舞的内容 , 有的成为了风格鲜明、舞姿别致的健、软舞类舞蹈 , 丰富了唐代表演性乐舞的内容 。还有的成为了融中原传统风格于一体的中西乐舞 , 为唐代乐舞注入了新的元素 。总之 , 唐代乐舞人为丰富繁荣的唐代乐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综上 , 西域乐宫不仅向唐王朝传入了本国的乐舞精品和乐器 , 而且参与了宫廷的乐舞创作 , 从而促进了中原乐舞与西域乐舞的就 , 促进了唐朝乐舞的发展 。
隋唐|原创 唐乐舞发展的背后:中原地区与西域外国的乐舞交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02中原乐舞对西域乐舞的影响
乐舞艺术间的交流是双向的 , 相互的 。西域的乐舞输入到中原 , 而中原的乐舞也辐射到西域 , 形成彼此间互相交流与渗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