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朱武晖:肝胆相照,不负患者之托
半岛网7月20日讯 拥有从医20余年的经历,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朱武晖感觉最幸运的事,莫过于从事这个救死扶伤的职业 。自“不为良相,必为良医”的最初感知,到现在“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的力行,他的行医时间越长,越谦逊地表示感到自身学识的浅薄,“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而他于艰难处的坚持,来自对生命的敬畏,对手术台的痴迷,更多的来源于病人的期盼、信任和病愈时的笑容 。
文章图片
业精于勤,好学力行
在工作中,朱主任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通过自学和订阅大量业务杂志及书刊,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改变自己的思维,学习有关专业知识、理论知识 。
为了弥补知识的不足,朱主任于2008年9月开始,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腹腔镜外科(后改名胃肠外科)进修学习半年 。随后他于2009年9月报考武汉大学在职博士班,攻读临床博士学位,思想和业务水平获得不断提高 。攻读博士期间,他积极参与博士课程的各项专业学习,圆满完成了临床医学博士学位的学习,于2014年6月顺利通过论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 。通过这一轮学习,他在困难中锻炼了自身素质及攻坚克难的精神意识,同时在普通外科理论与临床能力有了全面的提升 。
文章图片
急人所困,感同身受
做为一名医者,朱主任首先考虑的是病人的困难和痛苦,多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认真面对每一个病患,争取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
2018年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来了一位96岁高龄的老人郑奶奶 。原来郑奶奶因为胆管结石伴胆管炎,3个月前在其他医院进行了“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CD)”,术后一直带引流管 。虽然未再发病,但是长期带引流管也给郑奶奶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巧的是郑奶奶曾经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她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非常高,希望能通过手术取出结石,拔除引流管 。但郑奶奶和儿子跑遍了周边各大医院,都因为年纪太大,手术风险高而被告知不能手术 。最终郑奶奶来到了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肝胆外科 。郑奶奶的要求就是手术、取石!
入院后朱主任为郑奶奶做了必要的检查,了解到她主要诊断为肝外胆管结石,且结石多发、巨大,最大的结石达到3.5cm 。虽然已是96岁高龄,但郑奶奶的各项指标均达到正常水平,心肺功能理论上可耐受手术,这就为手术创造了机会 。但其在60年前曾因胆囊结石行开腹胆囊切除术,其腹腔内势必会有粘连,会给手术造成很大的风险,也给手术医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手术前肝胆外科联合心内科、呼吸内科、麻醉科进行联合会诊,充分评估病人的心肺功能,麻醉风险,讨论手术期间可能会发生的病情变化及应对措施 。讨论结果为他们制定了“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的手术方案 。考虑到郑奶奶以前做过开腹胆囊切除手术,要充分做好术中腹腔粘连无法分离而增加病人麻醉风险的准备,如遇到上述情况,则立刻转为进行ERCP术,置胆管支架,虽不能取石,但同样有望为老人拔除PTCD引流管 。
最终,手术历经2个多小时顺利结束 。术中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术后转入ICU监护治疗,第二天转回肝胆外科普通病房,康复出院 。通过这位病人,朱主任感受到“性命相托”的厚重,也从老一辈从医者学到从容应对困难,放开手脚,在危机中获得新生 。
文章图片
攻坚克难、锐意进取
目前医学技术发展迅猛,如何将精准和个体化结合,是一个难题 。对于一个病人,最安全的治疗方案并不意味着最佳方案 。怎样将先进的医学技术服务于病人,并达到最好的预期效果,是每一位为医者的梦想 。但是,这其中蕴藏着各种风险 。从医学伦理学的角度看待临床医疗问题,无疑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和解决办法 。在病人知情同意,同时有着多种微创治疗技术分解风险的前提下,朱主任尝试开展一些近期疗效不佳,但远期疗效好的手术,为病人的利益最大化而努力 。
推荐阅读
- 高效|高效青岛建设攻势2.0版出台 青岛市税务局各项任务持续推进
- 住房|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召开防汛工作会议
- 金融机构|青岛市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持续创新低上半年为企业让利27.6亿元
- 27.6|青岛市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持续创新低 上半年为企业让利27.6亿元
- |无偿献血再出发!青岛市民涓涓热血支援湖北
- 新疆:乌鲁木齐现有确诊病例46例,无症状感染者50例,收治在自治区第六人民医院
- 家长学校|实地察看、面对面交流 青岛市妇联督导城阳区社区家长学校相关工作
- 首批市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青岛市首批市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名单发布
- 检察机关依法分别对安徽中医药大学原校长王键、四川省人民医院原纪委书记马昌礼提起公诉
- 青岛税务|高效青岛建设攻势2.0版出台 青岛市税务局各项任务持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