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理财“直播带货”勿忘风险( 二 )


“对于不特定社会公众来说 , 按照监管规定 , 购买理财产品前 , 金融机构首先要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开展测评 , 根据风险匹配原则 , 向投资者销售风险等级等于或低于其风险承受能力等级的产品 。 ”中国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说 。
该负责人表示 , 这其中要特别注意“代销产品”问题 。 以商业银行为例 , 其销售人员在卖理财产品时有两种情况 , 一种是销售该银行自己的理财产品 , 还有一种是代销 , 即代理销售公募基金产品、保险产品 。
为保障投资者权益 , 中国银保监会要求 ,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审慎开展代销业务 , 明示代销产品的代销属性 , 不得将代销产品与存款或自身发行的理财产品混淆销售 。
但是 , 在互联网流量、业绩考核等因素影响下 , 个别金融机构却试图通过理财直播打“擦边球”套利 。 以保险直播为例 , 采访人员发现 , 个别保险机构发布的短视频、直播内容并没有规范使用机构简称 , 出现了保险公司与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保险机构与第三方网络平台等相混淆的情况 , 甚至违反规定以打折、发红包、抽奖等形式变相给予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 。
为此 , 北京银保监局已于近日正式发布“关于保险网络直播和短视频风险提示的通知” , 要求各保险机构区分不同情形 , 严格落实保险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要求 。
出手投资先“三看”
面对以上合规风险隐患 , 投资者应该如何做出理性选择?业内人士建议 , 投资者可重点观察三方面内容 , 即理财直播主体、理财直播的销售模式、理财直播内容 , 以防范风险 。
一是看理财直播主体 。 “理财直播涉及4个主体 , 即发布主体、运营主体、主播主体与互动人群 。 ”北京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说 。 从发布主体看 , 目前包括抖音、快手、淘宝、微信等网络平台;从运营主体看 , 其中涉及通过网络平台或借助直播软件开展直播活动的各类机构、个人等;从主播主体看 , 理财直播过程中的主播往往由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明星、知名主播等组成;互动人群则多为观看理财直播的金融消费者 。
为有效防范风险 , 各主体应切实履行相应义务、充分保证合法合规性 。 投资者可重点查看主播主体是否具有合法资质;如果金融机构委托其他销售机构开展直播 , 应查看该机构是否取得了合法资格 。
二是看理财直播的销售模式 。 以保险直播营销为例 , 其销售模式通常分为两种 , 即提供可点击的网络链接直接投保和线上引流到线下销售场景转化 。
“如果金融消费者可以通过视频提供的投保链接自主完成在线投保 , 那么这属于互联网保险业务 , 应当符合《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 。 ”北京银保监局上述负责人说 , 如果保险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在网络平台注册账号、发布普及保险知识或产品测评等内容 , 引导消费者私信联络并完成线下保险销售 , 那么就应该符合所属渠道类型及相关保险产品销售的监管要求 。
三是看理财直播内容 , 根据监管政策 , 金融机构在直播过程中 , 不得出现不实陈述或误导性描述、不得片面宣传或夸大宣传、不得违规承诺收益或承担损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