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超预期好转 股市却大跌究竟什么问题?( 二 )

GDP超预期好转 股市却大跌究竟什么问题?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66元 , 同比名义增长2.4% ,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3% 。 而在这些细分项目里 , 工资收入跑不过通胀 , 开店开厂的经营收入是大亏 , 只有财产性收入、转移净收入能跑赢通胀 。货币的投放 , 通过资本市场、政府补贴的形式部分流入居民口袋 。这时候高层多少是纠结的 , 又怕资本市场过火 , 又希望能有牛市提振消费 , 提振民心 。GDP超预期好转 股市却大跌究竟什么问题?
不过 , 中国的复苏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可能不如过去了 。2008年的四万亿 , 2015年的供给侧改革 , 都让全球见识了火车头中国的拉动力 。 这次中国的复苏在全球也是领先的 , 但至于充当强劲火车头 , 估计有难度 。一是因为这次疫情是大范围、重创全球经济 , 而且疫情还远远没有结束 。二是中国本身有所顾忌 , 无意大规模刺激 。 很难有超大规模的基建、房地产来拉动全球大宗商品的强劲复苏 。三是在某些情况下中国比以前更有能力满足自身需求 , 产业链更加完备 。 华尔街日报采访了像日本德国的工程机械行业、泰国塑料行业等 , 就发现中国开始用更便宜和优质的国产替代进口的原料和机械 。中国或主动或被动也在加入全球化的重塑进程:产业链区域化 。上半年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已经变成了东盟 , 这个关键性变化背后有几个原因:一是电子制造产业联系更加紧密 , 跟新加坡、大马、越南的集成电路贸易非常活跃;二是产业转移的趋势 , 越南、大马和泰国的进出口都是增长的 , 特别是越南 , 在东盟里规模最大;三是区域贸易协定的生效 。部分产业链外迁东南亚不可避免 , 目前中国是争取控制住产业链上的核心技术 , 保住就业大局 , 然后顺势迁出一些高污染低端产业 。但中国其实也希望增强区域性合作 , 以地区性主导大国的身份迎来一个亚洲世纪 。 东盟国家对中国向来都有忌惮猜忌的心理 , 而只有通过加强经济合作 , 才能在中美对抗中增加这些国家的站队成本 。中国对全球经济的拉动作用或许不再明显 , 但对东南亚、一带一路国家的拉动却会是相当明显的 。这就是新一轮的全球财富洗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