丸子说情感|琦琦子为什么要让黄晓明“免礼”( 二 )
这种物化常常是没个头的 。 你永远不够漂亮、不够年轻 , 且无法得到所有人的喜欢 。
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心理学博士Tara Well的研究表明 , 女性越物化自己 , 就越会增加自己的外貌焦虑、身材羞耻 , 同时降低对内在自我的关注 , 降低对精神自我的追求能力 , 也降低自己的幸福感 。
本文插图
事实上 , 我感受过的很多男性凝视 , 都来自于我妈 。
我很小的时候喜欢叉着腿躺在一个大藤椅里 , 被下班的妈妈看见以后打了一顿 。
那时候我觉得很痛 , 又觉得莫名其妙 。
为什么叉腿躺在椅子里 , 就是不知羞耻?
还有一些不知道哪里来的规训 , 教育我们坐在自行车后座的时候 , 不要叉腿坐 , 要斜着坐 。 照相的时候 , 要“斜腿并拢”体现端庄感……
总之 , 你就是不能随便叉腿。
它背后的意思是:女性是时刻被性化的对象 , 她是被用于生育和性关系的 。 这种“性化” , 已经日益成为一种社会文化规范 , 成为束缚女性自我发展的桎梏 。 甚至很多女性也这么想 , 不知不觉地这么要求自己 。
即便如此 , 女性也是更愿意被女性观看的 。
在一项实验(Calogero , 2004)中 , 女性参与者们被告知 , 她们要么在被男性观看 , 要么在被女性观看 。 研究人员发现 , 与期待女性凝视(或根本没有凝视)的参与者相比 , 仅仅期待男性凝视 , 就会增加年轻女性的自我物化 , 并导致更大的身体羞耻感(body shame)和社交体质焦虑(social physique anxiety) 。
“自我物化”的最大恶果 , 就是被物化的人失去了探索自己究竟想要什么的权利 。 久而久之 , 她们不知如何感受自己 。
我觉得 , 《浪姐》之所以特别好哭 , 就在于它呈现了女性在探索自我中的挣扎 。
比如 , 阿朵对觉得自己无法胜任队长的袁咏琳说:这是你的功课 。
本文插图
钟丽缇说 , 自己参加这个节目 , 是因为“我不想让大家看到一个50岁的女人就只会在家里打麻将” 。
本文插图
沈梦辰说 , 自己这么多年活跃在镜头前 , 但从没有机会做自己梦想的唱跳 。
本文插图
另一个被说的比较多的事实是:通常女演员过了30岁 , 就只能去演婆婆和奶奶 。 她们不是不出现 , 而是不作为被社会脚本讨论的主体出现 。
女性长久以来不被鼓励感受自我 , 自然是有社会和历史上的原因的 。 能够意识到这一点 , 已经很了不起的觉察了 。
Tara Well博士提到 , 摆脱自我物化的一个可行方法 , 是“镜像凝视(Mirror Gazing)” , 也就是从镜子里看自己 。
乍一听好像有点自恋 , 但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 在镜像凝视的过程中 , 你需要练习摆脱文化美感标准或男性凝视的干扰 , 也不去想别人的看法 , 这些批评加剧了我们的恐惧和焦虑 , 即我们永远不安全、永远不够好、永远不够 。
你只需要做简单的一件事:承认自己 , 和自己呆在一起 。
花时间观察、容纳和适应自我 , 可以帮助你增强自我同情、管理压力和情绪的弹性、夺回对自己的注意力 , 并发掘一种新的内在力量 。
我想 , 这些姐妹们之所以“一个哭个个哭” , 大概也是因为在彼此身上看到了自己吧 。
本文插图
宁静:这个节目会让人变“母” 。
推荐阅读
- 情感|心理测试:和男神约会,你会穿哪款仙女裙?测你们适合做恋人还是朋友
- 情感|《三十而已》“完美人妻”顾佳,其实一点都不幸福
- 情感困惑的解答|我妈在我家呆了五年,她去世后弟弟不让我出安葬费,理由让我心碎
- 迪文情感|分手后想挽回,却不知道他是否还喜欢你?
- 姬姐聊情感|“他不睡你,也不爱你”
- 情感解压台|事实证明,女人更爱“坏”男人,别不信
- 情感倾诉屋|男人爱上你时,他的“情绪”,就是最好的证明
- 情感倾诉屋|真正成功的人,从不碰这三种事,一碰通常会遭殃
- 情感倾诉屋|异性关系再好,有些话也不能随便说,很容易“弄巧成拙”
- 南阳情感帮|不小心和朋友一夜生情,却成了我一生的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