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道道专栏|毁于房价与互联网?,国产芯片崛起( 二 )


弃芯片转硬件 , 是许多学生迫于就业、行情等压力无奈的选择 , 即使在美国也不例外 。
企业不能高薪养才?
2018年 , 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低温发动机副主任张小平离职一事 , 引起了巨大风波 , 很多人应该还记得航天601所的公文 , 公文大概意思就是 , 他离职之后我们突然发现没有他整个项目都瘫痪了 。
同样富有戏剧性的是 , 张小平在研究所的待遇是12万一年 , 跳槽后加入了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 年薪直接达到百万 。
为什么用人单位不愿意花更多的钱留住技术型人才呢?这也是我国整个芯片产业的疑问 。
从企业本身看 , 芯片相关企业虽然股价节节攀升 , 可盈利状况完全不能与之匹配 。 比如中芯国际 , 2017到2019年 , 中芯国际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13.9亿元、230.17亿元、220.18亿元 , 2017、2018两年同比实现1.9%、7.61%的增长 , 而2019年中芯国际陷入负增长 , 营收同比下降4.34% 。
利润不稳定是其次 , 其中主要的利润还来自政府补助 。 2017-2019年 , 中芯国际享受的政府补助分别为10.24亿元、11.07亿元、20.39亿元 , 占同期净利润的比重分别为82.23%、148.09%、113.69% 。
紫光集团和中芯国际也极为相似 , 数据显示 , 2017年度、2018年度和2019年度 , 紫光集团获得政府补助收入分别为26.16亿元、25.07亿元和40.09亿元 , 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达到64.04%、248.12%和136.42% 。
一般来讲 , 员工待遇大多和公司的盈利状况挂钩 , 而很多芯片相关公司不仅背负债务、没有稳定的现金流 , 还必须要保证足够的研发投入 。 所以 , 相比互联网公司对待技术型人才的财大气粗 , 芯片公司其实是力不从心 , 尤其是半导体代工厂 , 机器比人员更重要 , 与其花钱在人身上 , 不如用来买设备 。
我国芯片相关企业之所以利润率低 , 主要靠政府补贴支撑 ,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技术差距 。
台积电今年开始量产5纳米产品 , 这是业内最高水平 , 在7纳米和10纳米工艺领域 , 还有英特尔和三星电子这两个头部企业 , 紧随其后的就是14/16纳米制程 , 中芯国际是其中的主力玩家之一 。 因此 , 在芯片代工市场 , 台积电、英特尔、三星几乎抢占了主要的销售额 , 中芯国际市占率仅为4.4% 。
这像一个恶性循环 , 技术差距致使国内芯片公司市场份额较小、盈利能力低下 , 而人力成本又和销售收入预期直接挂钩 , 这也决定了员工的薪资待遇远不及其它国家 。
【歪道道专栏|毁于房价与互联网?,国产芯片崛起】互联网成了“拦路虎”?
前两年 , 国内兴起过一阵自研芯片的热潮 , 带头的是手机厂商 。
2017年2月 , 小米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发布松果电子首款手机SoC芯片“澎湃S1” , 雷军慷慨激昂地说 , “小米要成为伟大的公司 , 必须要掌握核心技术” 。
由于小米宣布自研芯片 , OPPO也投资了半导体公司并成立一家从事通信技术和芯片设计的企业 。 2019年 , OPPO在欧盟知识产权局申请商标“OPPOM1” , 注册类别为手机芯片及多核处理器芯片 。 而且这段时间前后 , 阿里宣布全资收购号称中国大陆唯一的自主嵌入式CPUIPCore公司—中天微系统有限公司 。
接连不断的入局者 , 一度引起了全民热议和推崇 , 很多人也认为互联网公司的加入将会给我国芯片产业的研究和制造带来新的想象力 。 但可惜的是并没有 。
一方面 , 互联网巨头或投资机构本质上是逐利的 , 他们敢把大把大把的钱烧进共享经济、O2O、直播等消费级风口 , 却对芯片企业“避之不及” 。 因为他们深知芯片产业的投资和回报是不成正比的 。
另一方面 , 时至今日 , 我们看到互联网或手机厂商进入芯片领域只不过是“雷声大雨点小”罢了 。 小米澎湃S2“难产” , OPPO不可能短时间内拿出成果 , 即使是阿里 , 自收购中天微后 , 也鲜有新消息传出 , 可见互联网搞技术研发仍需要渡过很多难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