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钊|金庸,愿你把武侠小说也一同带进天堂
理钊|金庸,愿你把武侠小说也一同带进天堂。
文|理钊金庸先生走了 , 身后留下一地的啘叹 。 但人 , 终归是肉身凡胎 , 难有不死之躯 , 即便是在他创作的武侠世界里 , 那些身怀绝世武功 , 有着举世无双大能的侠者 , 终归也有一死 。 死亡 , 对人来说 , 实在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 。 可话又说回来 , 用机器和药物 , 甚至换上年轻者的器官 , 来使一位垂死之人的依旧活着 , 那成本 , 也只有“大家主”才付得出、付得起 。坦白地说 , 我不是武侠迷 。 未能迷上武侠小说 , 现在想来 , 算得上是“生不逢时” , 在最想读书的少年时代 , 金先生的书还没有到内地来 。 读金庸 , 还是一种小小的特权 。 我那时能搜罗到的书 , 只有《打不死的王效和》及一些“民兵故事”之类 , 且还多是少皮无毛的破旧了的书 。 生长于农村田野的孩子 , 那时的无书可读 , 是今天的少年所无法理解的 。 待各样的武侠书可以摆上书摊 , 我已经有了一份职业 。 供职的地方 , 对过是乡里的图书室 。 曾在那里借过一部武侠 , 但不是金庸的作品 , 而是温瑞安的《四大名捕》 。 为何没有借到金先生的书 , 是因为他的书全都被借出 , 还是图书管理员正好是一位温瑞安迷 , 推荐了过来 , 现在已忘记了 。我得承认 , 武侠小说 , 确是十分诱人的 。 那几个“名捕”的事迹 , 便使我一天一夜未能放手 。 但读过之后便想 , 这样的书 , 太耗人了 , 万不可陷了进去 。 从那 , 竟然再也未读过武侠 , 自然也就与金先生的作品失之交臂 。 后来 , 待大陆版的电视剧《笑傲法湖》被炒得火热 , 便跟着看了一遍 , 就此算是与金先生的创作结了一点缘分 , 但也就此发现 , 金、温二人的武侠 , 则有所不同 。 温瑞安是让武林高人去做捕手 , 替官府去追杀或夺利或争官而做了大案的另一伙武林高人;而金先生的武林高手 , 大多是在自己的世界里夺秘籍争盟主 , 为的是一统江湖、独霸武林 。 里面的武侠 , 与外面的世界 , 联系并不那么地紧密 。 也就是说 , 金庸先生自拟了一个武侠社会 , 把中国的以皇帝为首的官场搬了进去罢了 。中国的侠义小说 , “出道”是很早的 。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及的《儿女英雄传》 , 便出自道光年间 , 光绪初又有《三侠五义》等 。 这一类书 , 多以“善恶有报” , 且“报应分明 , 昭彰不爽 , 使读者有拍案称快之乐……” 。 之所以如此 , 实在是因为现实中积压了太多恶气而又无处申告的缘故 。 比如自以为蒙冤或受辱 , 便想一位大侠凌空而至 , 把个对手打翻在地 , 为自己报了一腔的冤仇 , 这是何等地痛快呢?当然 , 有时也幻想自己去做侠客 , 身怀绝技 , 可以飞檐走壁 , 可以缩形变体 , 以至自己无拘无束 , 自由自在 。 武侠虽然时常要吃一点苦头 , 但来去自由的乐趣 , 却又是足可补偿的 。 而到金庸的武侠世界出来 , 则又多了另外的一种乐趣 , 那就是可以去争一个江湖的头头 , 过一把称王称霸的瘾 。现在 , 一说到金庸先生的“文学成就” , 常引以为傲的是“凡有华人的地方 , 就会有金庸的小说 。 ”这表明 , 华人是极爱读金庸的武侠的 。 但随之又想 , 在文化交流已不甚困难的时代 , 为何不把金庸译成英、德、法、意等“十几种语言”广被世界呢?是华人过于宝爱而不愿意让异族人去读 , 或者是只有华人才能看得懂 , 而他族则读了也不知所以然?我想 , 华人不但没有这样小气 , 而且是做梦都想让中国文化光耀世界的 , 所以 , 武侠未能走出去的原因 , 多半还是后者 。 有人说 , 武侠小说是“成人的童话” 。 但这“成人” , 也只是汉文化中的成人 。 在其他文化中 , 如基督文化 , 甚至是印度文化中 , 也很少如此热衷于创作与阅读这种“成人的童话”的 。 是故 , 武侠 , 则又近于被称之为国粹的麻将 , 也是凡有华人的地方则必有麻将桌或麻将馆 , 但也只在华人圈子里玩玩而已 。从文艺的一面说 , 到金庸先生的作品出来 , 新老的侠义小说家 , 为华人创造的作品已足够完备了 , 既可从中得到善恶有报的快乐 , 又可从中满足练得绝技 , 一统江湖的幻想 。 因此 , 我就在想 , 现在金庸先生逝去了 , 华人的武侠小说也就到此为止 , 最为恰当 。 因为 , 如果说侠义小说里还有一点精神力量 , 也不过是草原时代和农耕时代里的牧奴和农奴 , 在强权的笼罩之下 , 仅有的一点反抗意识与幻想的寄托而已 。 而在汉文化中 , 中国的武侠小说家之所以要创作这样的小说 , 是因为要以此来“发不平” , 华人热爱它 , 则是因为可从阅读中寻一点生活中不得舒畅与安全的快意 , 即心理学所称的情绪转移 。 试想一下 , 在健康快乐、阳光灿烂、公平正义的文化中 , 人哪里会有受着压抑的精神需要转移呢?金庸先生曾说:“我希望我死去之后一百年、二百年后 , 仍然有人看我的小说 , 我就很满意 。 ”(《齐鲁晚报》2018年10月31日)从爱自己的作品角度而言 , 此话是可以理解的 , 若是以小说与读者的呼应上来看 , 如果一二百年之后的华人 , 仍然是武侠小说的热爱者 , 那就真的要为华人感到悲哀了 。 ——我的可怜的族人 , 百年之后 , 你竟仍然只能在侠义小说中得一点快意、得一点精神的慰藉 , 是谁给你这族下了如此难以除净的慢毒呢?2018年10月31日
推荐阅读
- 金庸的小说一百年后还有人会看吗?
- 歪看金庸,萧峰这个人喜欢结拜,却不讲兄弟情义
- 假如苏轼、金庸、鲁迅来参加高考……
- 高考后去海南买免税iPhone?小伙替你把坑都填了
- 说说高考
- 漳州新闻网|漳州警方:你把对方当“老公”,对方把你当只“猪”
- 你把共享车扔到河里,有人把你扔进牢房
- 金庸武侠小说及《碧血剑》
- 你把倒计时拿出来还不承认你是侦探,我打你啊~
- 美国想学王重阳对付西毒欧阳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