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楠|王维杜甫王昌龄被捕,李白叛乱,安史之乱中的诗人:岑参高适参战( 五 )
文章图片
天宝十载(751年) , 杜甫因为上《大礼赋》受到唐玄宗赏识 。 唐玄宗让他在集贤苑等候分配 , 但朝廷一直没有给他安排工作 , 直到天宝十四载才给他安排了一个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小官 。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 , 也就是安史之乱即将爆发的前夜 , 杜甫正在回老家奉先(今陕西蒲城县)省亲 。 他刚进家门就听到了哭泣声 , 原来是小儿子饿死了 , 杜甫家庭生活的穷困可见一斑 。
他前脚刚到家 , 安史之乱就爆发了 。
第二年七月 , 太子李亨在灵武继位 。 杜甫听说之后 , 就只身一人前往灵武 , 投奔朝廷 , 希望能够报效国家 。 不幸的是 , 在途中被叛军俘虏 , 押往长安 。
官大有官大的缺点 , 官小有官小的好处 。
杜甫因为官职太小 , 在俘虏营里压根儿不受重视 , 几乎连行动自由都没有受到限制 。 在此期间 , 他竟然还能写《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两篇文章为剿灭安史叛军出谋划策 , 这可能是我见过的最自由、最胆大包天的俘虏 。
至德二年(757年)四月 , 趁郭子仪兵临长安城下的时候 , 杜甫从长安城西金光门成功逃脱 。 参考做俘虏时的待遇 , 估计这次出逃他也没有费多大劲 。
到了凤翔朝廷之后 , 唐肃宗很高兴 。 对于这种冒着生命危险逃离叛军大营也要报效朝廷的行为应该予以鼓励和嘉奖 , 朝廷封他做了左拾遗 。 当然 , 我们知道 , 杜甫逃出长安的过程可能没有唐肃宗想象的那么艰险 。
挽弓当挽强 , 用箭当用长 。 射人先射马 , 擒贼先擒王 。 杀人亦有限 , 列国自有疆 。 苟能制侵陵 , 岂在多杀伤 。 ——杜甫《前出塞》左拾遗是言官 , 就是负责给皇帝和朝臣提意见的 , 最起码 , 杜甫对是这样理解的 。
但是他对这个官职的粗浅理解让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
当时宰相房绾向唐肃宗主动请缨要求率军收复长安 , 为了赢得唐肃宗的信任 , 房绾把牛皮都吹上了天 , 成功的忽悠了唐肃宗 。
但房绾本是一介书生 , 从来没有过军旅经历 , 他的战术思想只是世上谈兵罢了 。 连高仙芝、哥舒翰这类的著名将领都吃了败仗的情况下 , 房绾的结局很好预料 。 唐军一败涂地 , 房绾狼狈逃回凤翔 。
唐肃宗大怒 , 准备罢免房绾的宰相职位 。 这个时候身为左拾遗的杜甫觉得该是自己履职尽责的时候了 , 于是上书为房绾求情 , 说这是小罪 , 不宜罢免宰相 。
实事求是的说 , 这一次败仗并不是小罪 。 当时正是战争的关键节点 , 这一仗的成败可能会影响整个战争的走向 , 打了败仗不仅让唐肃宗收复两京的计划不得不再往后推迟 , 并且可能影响军队的士气 。
杜甫的上书算不上客观中允 , 据说杜甫没做官时跟房绾就是好朋友 , 这次上书求情很可能夹杂着私情 , 这就惹怒了唐肃宗 。 唐肃宗本想把他打入大牢问罪 , 在宰相张镐(请大家记住这个名字 , 后面我们还会提到)的求情之下 , 肃宗免去了他的死罪 , 但是从此再也没有重用过他 。
从此之后 , 杜甫就在颠沛流离中度过了他的后半生 , 最终贫病交加 , 死在了一条小船上 。
(三)王昌龄
在安史之乱中 , 王昌龄虽然也被俘了 , 但是和前两位诗人不同的是 , 他是被自己人俘虏的 。
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 , 王昌龄正在龙标县(今湖南怀化)做县尉 。 王昌龄的家在长安 , 中原的动乱让他很是担心 。
听说长安陷落了 , 由于挂念家人安危 , 王昌龄离开龙标县打算回家照顾家人 。 当他走到安徽亳州的时候 , 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捕获 , 不久被杀 。
对于闾丘晓杀王昌龄的原因 , 《唐才子传》上说“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 , 也就是因为嫉妒杀的他 , 这种理由已经被后世认可 。
因为王昌龄做的官一直很小 , 跟闾丘晓没有工作交集 , 俩人也没有私人恩怨 , 所以闾丘晓不可能是因为打击报复杀的王昌龄 。
推荐阅读
- 雨中说历史|一个给太监生子,一个更带着皇后步入风尘,最不守妇道的两个太后
- 雨中说历史|皇帝为何不怕被杀,看他们身份就知道了,皇上身边的侍卫随身带刀
- 雨中说历史|出门被妇人唾弃,一生未婚却靠一篇文章被历史铭记,此人面貌丑陋
- 博野史说|为何好友高适却能成功封侯?钱钟书早已说透,李白杜甫一生困窘
- 雨中说历史|却错过了另一位高人,刘备的一大失误:三顾茅庐诸葛亮请出山
- 雨中说历史|为何吃喝不愁的皇子,死也要夺皇位?,康熙用一条鱼让你明白
- 雨中说历史|但为啥还是撤军?专家:不撤军他就死了,司马懿早就看穿空城计了
- 雨中说历史|有1件“镇宅之宝”连嘉庆都不敢动,至今还在恭王府,和珅被抄家
- 雨中说历史|为何先缢死,再枭首,非让吕布“死”两次?,曹操杀吕布时
- 雨中说历史|300年后其子孙称帝,年号同为“洪武”,朱元璋将此人幽禁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