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楠|王维杜甫王昌龄被捕,李白叛乱,安史之乱中的诗人:岑参高适参战( 三 )


杀人不是目的 , 换将才是目的 。
这个时候 , 长安城里还有一位能打的将军——哥舒翰 。
哥舒翰到底有多能打?读读下面这首诗就知道了:北斗七星高 , 哥舒夜带刀 。 至今窥牧马 , 不敢过临洮 。
不过 , 这首诗描写的是年轻时候的哥舒翰 , 此时的哥舒翰已经中风卧床 , 几乎生活不能自理 。
但猛虎虽病 , 余威仍在 。
唐玄宗任命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 , 相当于接替高仙芝的职位 , 让他带兵迅速收复洛阳 。 哥舒翰先是以生病为理由推辞 , 被唐玄宗拒绝 。 君命难违 , 哥舒翰只好硬着头皮出长安 , 走的时候 , 带上了另一位边塞诗代表人物高适 。
千里黄云白日曛 , 北风吹雁雪纷纷 。 莫愁前路无知己 , 天下谁人不识君 。 ——高适《别董大》高适和岑参都是边塞诗代表人物 , 二人前期的经历也差不多 。
岑参是进士出身 , 先在朝廷做官 , 有了点名气之后 , 被高仙芝主动收揽进自己的幕府 。 高仙芝离开西域之后 , 又被封常清邀请进幕府 。
高适也是考中进士之后 , 先是被任命为封丘县县尉 。 他在县尉的岗位上干着不爽 , 不久就辞官了 。 然后去西域游历 , 用毛遂自荐的方式被陇右节度使哥舒翰赏识 , 收进幕府做掌书记 。
哥舒翰领兵到达前线之后 , 发现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 这仗根本没法打 。 他不自觉的选择了和高仙芝同样的战术 , 扼守潼关 , 避免跟安禄山硬碰硬 。
唐玄宗没有让高仙芝执行这个战术 , 同样也不会给哥舒翰这个机会 。
哥舒翰扼守潼关那段时间 , 唐玄宗两次派宦官催促出兵 。 哥舒翰上书解释死守潼关的军事意义 , 郭子仪、李光弼也上书朝廷建议坚守潼关 。 但是 , 此时的唐玄宗已经被虚荣心蒙蔽了双眼 , 再加上奸相杨国忠在旁边敲边鼓 , 唐玄宗拒绝了三位将领的正确建议 。
高仙芝和封常清刚死不久 , 尸体还没凉呢 。 前车之鉴就在眼前 , 再不执行皇帝的命令 , 自己也会落得和高仙芝、封常清同样的下场 。 哥舒翰没办法 , 只好指挥军队出潼关 , 向洛阳进发 。 史书记载:翰不得已 , 抚膺恸哭 。
当那个时代的五个著名将领(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郭子仪、李光弼)都认为不应该出关跟安禄山硬碰硬的时候 , 哥舒翰率军出关的结果基本就像玻璃杯里的冰块一样透明了 。
很快 , 唐军一败涂地 , 哥舒翰被俘 。 叛军攻入长安 , 唐玄宗在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的保护下仓皇逃往四川 。 不久 , 哥舒翰被安禄山杀掉 。
小小的潼关成了三大名将的墓地 , 而掘墓人与其说是安禄山 , 还不如说是唐玄宗自己 。
本来太平日子过得好好的 , 突然的变乱害的大家都成了丧家之犬 , 在长安经营了半辈子的积蓄都可能化为乌有 , 好好的家不能呆了 , 要保着老皇上一块去四川 。 士兵们越想越生气 , 一股怨气逐渐在军队中扩散 。 皇上是不敢怪罪的 , 于是士兵们把一腔怨气都撒在了杨贵妃和杨国忠身上 。
唐玄宗一行人逃到马嵬驿的时候 , 军队发生哗变 。 先是一个叫张小敬的士兵一箭射死了杨国忠 , 然后在众士兵的要挟之下 , 唐玄宗含泪把杨贵妃吊死于佛堂 。
杨贵妃像
雨中楠|王维杜甫王昌龄被捕,李白叛乱,安史之乱中的诗人:岑参高适参战
文章图片
杨氏兄妹死了之后 , 逃跑队伍也一分为二 。 唐玄宗继续往南逃 , 目的是成都 。 太子李亨带一部分人北上 , 目的是灵武 。
哥舒翰兵败被俘的时候 , 高适从乱军之中逃了出来 。 他本打算先逃回长安 , 但是等他快到长安的时候 , 发现长安已经沦陷 , 皇上已经“巡幸”四川了 , 他又马不停蹄的逃往四川 。
高适一路追赶唐玄宗带领的逃跑大军 , 到河池郡(今陕西凤县)的时候终于追上了老皇上 。 打了败仗却没有投降 , 皇上都成丧家之犬了仍一路追随过来 , 这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让唐玄宗很是感动 。 高适又说了一堆鼓励皇上的话 , 唐玄宗认定高适是大大的忠臣 , 于是加封他为侍御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