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课郎钦泓|为什么古人却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呢?,学医在古代属于中九流

九重天子寰中贵 , 五等诸侯门外尊 。 争似布衣狂醉客 , 不教性命属乾坤 。 ——吕洞宾在中国古代名医悬壶济世、救人性命 。 虽然不如读书人那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但凭借一手精良的医术封官拜候的却也并不少见 。 可你不知道的是 , 医生在古代 , 并不是多受人尊敬的职业 , 甚至在三教九流中只算得上中九流 , 此外它还经常和巫并称为巫医 , 是百姓并不看好的职业 。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当时不如眼的职业 , 也有人提出了“不为良相 , 便为良医”的志向 。
史课郎钦泓|为什么古人却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呢?,学医在古代属于中九流
文章图片
“不为良相 , 便为良医”“不为良相 , 便为良医”出自《文正公愿为良医》 , 范仲淹入仕前曾到祠堂问签 , 看自己以后是否能当宰相 , 结果是不可以 , 于是他又求一签说 , “如果不能当宰相 , 愿意当一位良医” , 签词仍是不可以 , 于是范仲淹感叹到:“大丈夫生天地之间 , 当顶天立地 , 今却不能为黎民谋幸福 , 实在不是我该一生追随的事啊!”后来有人问他 , “男儿志在四方 , 想当宰相是理所当然 , 可您为什么又祈祷去当一名医生呢?这样不是太卑微了吗?”范仲淹却说 , “怎么会呢?有才学的士子谁不想辅佐明君 , 治理天下 , 让百姓受福 , 可现在签词说我当不了宰相 , 那么想要实现济世的抱负 , 唯有行医了 。 因为只有医生可以上以疗君亲之疾 , 下以救贫贱之厄 , 中以保身长全 , 以养其生 。 ”有如此远大的抱负 , 何惧当不好一个宰相呢?
【史课郎钦泓|为什么古人却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呢?,学医在古代属于中九流】因此古代很多志士仁人 , 在名落孙山之后便选择了从医 。 究其缘由 , 古代选择从医的一般家境都不会太贫穷 。 比如说李时珍 , 整整27年的光阴全部奉献给了《本草纲目》 , 一日书成 , 举世瞩目 , 试问如果他整天食不果腹 , 饥肠辘辘 , 又怎么能27年如一日的坚持下来呢?再比如说金元四大家的李东垣 , 如果不是书香门第 , 豪门望族 , 又怎能在弱冠之时捐重金拜师感动了当时的名医张元素呢?因此古代学医步入杏林和十年寒窗 , 登科入仕的秀才一样 , 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为了吃饱穿暖 , 在社会上有一个立足之处 。 而是作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 当志存高远 , 为天地立心 , 为生民立命 , 为往圣继绝学 , 为万世开太平!当然 , 考取功名带来的名和利 , 也足以养家糊口 , 吃穿不愁了 。 同样地 , 大医精诚 , 先精后诚 , 一个医术高超 , 可以妙手回春的医生拥有崇高的医德 , 自然也可以香满杏林 , 衣食无忧 。 从这一点上来说 , 入仕及第和济世行医是一脉相承 。 也正因如此 , 范仲淹才会提出“不为良相 , 便为良医”的观点 。
史课郎钦泓|为什么古人却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呢?,学医在古代属于中九流
文章图片
读书人的无奈和悲哀此外古时学医的人在当时的社会中都属于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群 。 因为一般都是考科举不第的秀才才去学医 , 十年的寒窗苦读 , 不敢说是才高八斗 , 学富五车 , 也肯定是满腹经纶 , 有一定的文化底蕴 。 等医学渐入佳境之后 , 便能和他们所有的传统文化相互交融 , 相互增益 , 其文化水平也会随之增高 。 当一个好医生 , 在上可以治疗君上和至亲的疾病 , 在下可以救治黎民百姓 , 在中则可以保命全形 , 益寿延年 。 身处底层 , 名不见经传却能救民于水火、为老百姓排忧解难 , 解除疾苦的 , 当医生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
史课郎钦泓|为什么古人却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呢?,学医在古代属于中九流
文章图片
从另一个角度看 , 这也是古代读书人的一种悲哀 , 古时候不仅人分尊卑长幼 , 职业也分三教九流 , 贵贱高低 。 士农工商 , 士为四民之首 , 民以食为天 , 因此农民排第二 , 古时候重农轻商 , 所以排行最次的是商人 。 而医生 , 则算不得体面的职业 , 被排在四民之外 。 又因为医的诞生和巫有很大关系 , 加之有封建迷信的影响 , 使得巫医并称 , 医即为众所轻 。 然而虽说士为四民之首 , 但想在封建王朝当官并不容易 , 寒门士子毕竟还是少数 。 科举制下的读书人 , 更多的最后还是选择了回归故里 , 读书耕田 , 做一个有文化的农民 。 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人成为了私塾的老师 , 靠教孩子识文断字来养家糊口 。 另一部分人则是选择了从医 , 古语有言:“秀才学医 , 笼里抓鸡” , 不仅因为读书人有一定的文化底蕴 , 可以深谙医理 , 更主要的是他们从小接受的儒家思想文化和医学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 。 因此书生意气 , 最后多在医学中挥斥方遒 , 走上了行医济世 , 救死扶伤的道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