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悬疑题材短剧走出“隐秘的角落”( 二 )


对标美剧的做法一定程度上缘于目前国内剧集市场制播环境的变化 。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员张慧瑜向第一财经采访人员介绍道 , 短剧对中国来说是一种新形式 , 以往国产电视剧是拍摄完成后打包卖给电视台放映 , 而美剧为边拍边播 , 且多按“季”来延续故事创作 。 如今 , 更多的连续剧在互联网平台上播出 , 也使得短剧的投资主体变为互联网平台和网剧公司 , 网络平台的用户也更趋年轻化、个性化 , 这些都为网剧提供了和以往电视剧大相径庭的制作和投资环境 。
大幅“瘦身”的国产连续剧也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播出效果 , 网友对这一体量网剧的评价多为“质量稳定”、“紧凑精炼” , 避免了节奏拖沓、情节注水等国产剧的老问题 。 但集数少必然会造成单集成本的上升 , 对制作团队来说会产生不小的压力 。
对此 , 有影视公司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采访人员 , 一直以来国内连续剧都是按单集报价 , 集数越多 , 则总价越高 , 播出平台也需要尽可能多的集数来保持收视率和热度 , “但付费习惯养成以后 , 售卖网剧的规则可能会被改变 , 以后好剧说不定可以一部一部卖 。 ”在该负责人看来 ,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做短剧 , 主要目标是为了培养用户的消费习惯 , 当用户习惯为优质网剧掏钱时 , 商业模式就有了可调整的空间 。
从消费者角度而言 , 动辄60集以上的长剧未必都受欢迎 , 除非剧本精良 , 否则观众会觉得剧情拖沓 , 甚至看到一半就弃剧了 。 与其如此 , 不如将剧本打造好 , 逻辑严密 , 集数控制在20集以内 , 这样观众也会有紧凑感 , 更愿意点击观看 。
同时 , 制作较好的自制网剧也会带动超前点播模式 , 这也是平台收费渠道之一 。 超前点播模式让网剧产生的收益与质量挂钩 。 有视频网站工作人员告诉第一财经采访人员 , 平台在设置超前点播时 , 一般会选择口碑好的自制独播剧 , 在剧集上线后会先看看数据和发展趋势 , 根据数据来决定是否设置超前点播 , 有些播到中期才“出圈”的剧也可以临时设置 。 比如目前正在热播的《民初奇人传》就是爱奇艺的独播自制剧 , 该剧以紧凑的剧情、反转又反转的故事发展引人入胜 , 加上欧豪、谭松韵、秦岚等演员阵容 , 使得这部群像戏非常精彩 , 这也使得爱奇艺平台启动了该剧的超前点播模式 , 收获了不俗的点击量和收益 。 且在超前点播模式的运作上 , 平台还采取了不能直接购买最后一集的模式 , 而是必须一集一集往下付费超前看 , 这也使得该剧后半部分的超前点播有收益保障 。

第一财经|悬疑题材短剧走出“隐秘的角落”
本文插图
故事的核心功能
除了让小体量匹配悬疑剧的快节奏外 , 要生产一部优质的悬疑网剧还有剧本、叙事、人物、剪辑、视觉等大量细节需要把握 。 近几年的悬疑题材网剧采用了不少倒叙、时空转换、蒙太奇、多元视角等偏美剧的叙事手法和剪辑方式 , 在借鉴美剧的过程中摆脱传统的线性叙事模式和二元对立的人物结构 。 国产网络悬疑剧正在全方位地向美剧靠拢 。
在张慧瑜看来 , 国产网剧模仿美剧的做法有一定的环境因素 , 中国观众在网络普及后逐渐对美剧熟悉起来 , 创作者在塑造人物、设置情节时也难免带有美剧的影子 。 在此基础上 , 国产网络悬疑剧如何形成自有的特色呢?张慧瑜认为 , 这需要网剧与国内具体的现实空间相结合 , “其实以《隐秘的角落》为代表的一批新剧已经实现了从中国现实主义的刑侦剧向暗黑剧、黑色电影的转型 。 只是这种叙事策略还是要和中国的国情结合 , 尤其是现代题材要和当下的人物、制度等结合起来 。 ”
除了悬疑剧的表现形式外 , 也有不少从业者强调了剧本故事的重要性 。 慈文传媒副总裁赵斌曾表示 , 不论哪种细分类型的悬疑剧都很难驾驭 , 悬疑剧依靠的就是故事中缜密的思路、严谨的逻辑 , 因此剧本是悬疑剧的核心 , 只要故事过硬 , 其余都可以依靠外力解决 。 同时 , 赵斌也提到 , 未来原创剧本的数量会逐渐追上IP改编剧本的数量 , 剧本定制的能力将会进一步强化 , 让剧本能从根源上更适合影视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