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暖男石头哥|「科普」解析响应时间、输入延迟与运动模糊( 三 )


小暖男石头哥|「科普」解析响应时间、输入延迟与运动模糊youtube.com/watch?v=YYa-csmwDPg
难道在快速液晶技术问世之前 , LCD显示器就没有改善运动模糊的手段了吗?
当然不是 , 下面要讲的是适用于任何Hold Type显示器的一项技术:Over Drive
小暖男石头哥|「科普」解析响应时间、输入延迟与运动模糊Eizo Japan
OD(Over Drive)的主要原理可以概括成当屏幕上的颜色发生变化(分子开始扭转)时 , 通过向分子施加更高的电压来加速颜色的变化 。 不论是TN/IPS还是VA都可以通过OD大幅加快响应时间 , OD已然成为现代显示器加速响应的主要手段 , 甚至于面板的开发书上标称的响应速度就是在OD驱动下的响应速度 。 但是OD也存在一个问题:显示器在不同的帧数下所需的电压是不一致的 , 而当施加的电压超过分子在当前帧数下所能接受的合理电压后就会产生一个严重的副作用——过冲(OverShot)
小暖男石头哥|「科普」解析响应时间、输入延迟与运动模糊Eizo Japan
上图的右边就是分子在被施加了过载的电压的状态 , 而左边则是合理没有过冲的OD , 可以很直观的看出过冲产生的错误带来的鬼影 。
这也是为什么Apple和Asus在做动态OD:通过测量不同灰阶、不同帧数下所需的OD电压来保证无论在任何状态下施加的永远是合理的电压 , 来保证在大幅提升响应的同时避免过冲的问题 。
【小暖男石头哥|「科普」解析响应时间、输入延迟与运动模糊】有第一种改善运动模糊的手段类型 , 当然有第二种 。
我归类的第二种就是类型就是不靠提升分子扭转速度本身来解决运动模糊 , 而是依靠别的方式来“弯道超车”:那就是BFI(Black Frame Insertion)
BFI类的技术有很多 , 其中最知名的莫过于Zowie的Dyac 。
CRT这种Impulse Type的显示器不存在运动模糊是因为前一帧在生成之后直接消失 , 在下一帧生成之前就已经彻底结束了前一帧 , 而BFI技术的目的就是用LCD来模拟Impulse Type的特性——在一帧刷新之后直接将背光关闭 , 下一帧生成时再打开 。
小暖男石头哥|「科普」解析响应时间、输入延迟与运动模糊
左上:Impulse Type 右上:Hold Type
BFI类的技术 , 虽然没有加速液晶的分子扭转但确实是对运动模糊的问题有很大的改善 。 但同样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关闭背光打开背光...听起来怎么这么耳熟呢?因为要插入黑帧 , 所以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低频闪烁 , 同时降低亮度 。
以上这两类三种技术就是目前LCD显示器主要解决运动模糊问题的手段 。
尾巴——把百叶窗打开 , 让阳光洒进卧室 。
从原理上看 , LCD面板就像是一扇卧室墙上的百叶窗 , 而背光是窗外的阳光 。 背光的光由百叶窗调节 , 控制光的强度以显示各种颜色 。 所以颜色转换必然是需要时间的 , 而OLED以及Micr OLED之类的自发光就像是把太阳藏进了屋子里 , 直接调整太阳的亮度和颜色当然比拉百叶窗快得多——所以同样是Hold Type , OLED显示器的响应时间非常快 , 甚至能做到全程小于1ms的夸张速度 。
同样的 , 我也希望一些前辈可以把那扇百叶窗打开 , 让阳光洒进卧室 , 接受现实 , 授人以正确的知识 , 而不是把“营销”披上“科普”的外壳 , 为了带货不断造谣、传谣以误导消费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