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景儿爱财经|生产计划应当怎么做?( 四 )


国外企业 , 如霍尼韦尔、英特尔、西门子等 , 一般预测做到18个月 , 有的人觉得很奇怪 , 计划做这么长作甚?
1、客户需求预测计划做18个月
是为可能的需求暴增做准备的 , 如若真如此 , 那需要盖厂房 , 买设备 , 凡如此 , 投资一定小不了 。
对于跨国企业、集团型企业以及一些国有企业 , 大额投资必须提前做预算管理 , 层层上报、评审并下达 , 这个周期一般需要半年 。
再加上厂房基建图纸的设计、施工、装修等 , 设备调研、招标、采购、生产、安装调试等 , 周期也需要一年左右 , 还有人员招聘 , 人员培训…… 。
想想18个月都是紧紧张张的 , 不把18月后的需求摸准 , 你看行吗?18月的需求还必须每月滚动修正 , 因为需求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的 。
客户需求预测计划做到3-6个月 , 是为后期立即排产所准备的 。
有一个工程机械行业企业 , 每月一次的销售与运营计划会(S&OP)上 , 不仅4个月中长期需求预测数据准确性10%左右 , 甚至当月生产计划变动率也达到40%左右 , 这对于产品标准交付周期40天的企业是一个多么大的灾难呀!
营销人员认为客户需求天生变来变去 , 索性不预测 , 来一个订单下一个 , 导致紧急插单不断 , 营销人员对客户前端需求不管 , 对用户强调的最后交期倒记得很清楚 , 不停的催产交付 , 以为产品制造是捏泥人 。
销售人员应该俯下身子、花些精力在客户需求求证上 。
项目定制化产品 , 提前去了解客户的使用计划 , 识别他们在项目中分解的各项里程碑节点 , 找出与我方产品交付最为关键的前提关联条件 。
标准化建储产品 , 营销人员应该到客户的仓库去 , 不仅弄清客户库存情况 , 而且还要分析他们历年淡旺季使用数据 , 与恰当的客户人员仔细沟通 , 不仅提前做到心中有数 , 而且希望更高水平做到将标准产品交付作为公司产能峰谷的调节器 。
客户需求预测也许永远不准确 , 但这不妨碍我们提升数据预测准确性的努力 , 只要努力的方向是正确的 , 脚踏实地 , 一切都将不会是空穴来风 。
2、供应商物料采购计划
我们一边希望我们的客户提供尽可能长期的、准确的交付信息 , 而我们对我们下游供应商却玩起保密游戏 。
公司每月开完销售与运营计划会(S&OP)以后 , 就将预测信息锁在抽屉里 , 也不将客户需求预测信息按产品线分解为物料需求信息 , 向下游供应商传递 , 导致有价值的信息没有进一步发挥延伸价值 。
采购员重抄销售人员一单一下一催模式 , 没有供应链整体协同意识 , 没有供应商伙伴意识 , 实际上信息保密可以通过签署保密协议来约定 。
故采购员一天到晚催货将不可避免 , 要么会议上很多确定的需求并不是那么一回事 , 下游技术部门、供应商都积极行动起来 , 到最后由于交期不准 , 大幅顺延 , 严重打击全产业链有效产能发挥 , 库存积压也在所难免 。
要么需求一旦落地就是紧急需求 , 直接到生产计划执行层面 , 刚性十足 , 给后续供应链执行带来很大挑战 , 履约风险陡增 。
客户需求预测也许永远不准确 , 但这不妨碍我们提升数据预测准确性的努力 , 如果因为市场和客户本身难以预见 , 造成预测信息不准 , 可以宽容 , 若由于大家没有真心尽职 , 那则不可原谅了 。
共享就是要让下游供应商从后知后觉变为先知先觉 , 就像我们天天关心天气预报一样 ,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
相信一切都不会是空穴来风 , 只要销、产、供脚踏实地 , 及早沟通 , 协作共享 , 只承担精心计算过的风险 , 我们才能在客户交付要求越来越快的今天 , 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
一个企业年度、季度、月度计划做不好 , 那么其周计划、日计划就是自欺欺人的浮云 , 这需要营销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 , 从中体现出一个企业产销协同的有效性和良好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