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爷聊球|传控的代名词——2011年的巴塞罗那为何能够取得成功?( 三 )


本文插图
巴塞罗那组织进攻的方式
作为当时世界足坛最具统治力的球队 , 巴塞罗那始终倡导以最为流畅的方式开展进攻 。 无论在何种情况下 , 巴塞罗那都竭尽全力避免使用目的性不强的长传进攻 , 他们更加强调从门将位置开始就以小范围短传的形式将皮球向前输送 。
放爷聊球|传控的代名词——2011年的巴塞罗那为何能够取得成功?
本文插图
早在2003~2004赛季 , 巴尔德斯就成为了巴塞罗那的主力门将 。 截止到2010~2011赛季 , 巴尔德斯已经在红蓝军团一线队效力了整整8年 , 巴塞罗那的传统血液以及对于门将脚下技术的独特要求早已植入了他的骨髓之中 。 正是基于这种情况 , 瓜迪奥拉会要求巴塞罗那将由后向前进攻建立的起点放置于巴尔德斯身上 。
放爷聊球|传控的代名词——2011年的巴塞罗那为何能够取得成功?
本文插图
当巴塞罗那在后场拿到皮球准备向前组织时 , 他们一般来说会面对对手的两大拦截方式 。 其一 , 一些纸面阵容较强、比赛战术较为开放的球队会选用将三条阵线进行整体前压 , 以图用高压逼抢的策略破解巴塞罗那的传控战术 , 从而展开反击 。 面对使用这种策略的球队时 , 瓜迪奥拉一般会命令皮克以及马斯切拉诺将位置迅速拉开至大禁区的两条边线 。 这样的跑位选择会侧面逼迫对方在第一道拦截线设置的球员进行拉边 , 从而为中路持球的门将巴尔德斯创造出更多的可传球路线 。
放爷聊球|传控的代名词——2011年的巴塞罗那为何能够取得成功?
本文插图
【放爷聊球|传控的代名词——2011年的巴塞罗那为何能够取得成功?】由于当时绝大部分西甲球队都是双前锋阵型的坚实拥戴者 , 因此巴塞罗那这种战术策略可以在后场区域形成短时间内的3对2有效进攻局面 。 一旦对方的两名前锋选择将身位拉开限制皮克以及马斯切拉诺的要球 , 巴尔德斯就会选择将皮球径直输送到两名边后卫或是中场回接的后腰脚下;如若对方逼抢的两名前锋选择忽略皮克以及马斯切拉诺的拉边 , 转而径直上压对于门将实施逼抢 , 巴尔德斯就会第一时间将皮球交到皮克或是马斯切拉诺的脚下 , 从而打出更加具有层次感的分边战术 。
放爷聊球|传控的代名词——2011年的巴塞罗那为何能够取得成功?
本文插图
总体来讲 , 由于巴塞罗那后场的3~4名球员具有相当不错的脚下技术 , 加之长年累月的大赛经验让他们拥有了大心脏 。 因此 , 巴塞罗那这一套战术看似十分冒险 , 实则稳定性十足 , 并没有出现过严重的失误情况 。
放爷聊球|传控的代名词——2011年的巴塞罗那为何能够取得成功?
本文插图
当巴塞罗那通过小范围短传突破对方双前锋的防守逼抢后 , 持球人一般会选择将皮球快速交到中场三人组其中之一的脚下 。 在这一时期 , 瓜迪奥拉会命令两名边后卫阿比达尔以及阿尔维斯将身位进行前压 , 限制对手两名边前卫内收防守的举动 。 这样一来 , 巴塞罗那便可以在中场中路区域形成短时间内的3对2有效进攻局面 , 他们所擅长的局部小范围快速传导配合因此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 。
放爷聊球|传控的代名词——2011年的巴塞罗那为何能够取得成功?
本文插图
与此同时 , 由于对手选择了一种非常冒进的整体上压逼抢战术 , 这也会直接导致他们三条阵线彼此之间的间距非常之大 , 巴塞罗那的中场三人组无论在持球突破还是小范围配合方面都有了更加充足的可利用空间 。 哈维或者伊涅斯塔既可以选择和前锋线上回撤的梅西进行进一步小范围配合 , 也可以将皮球输送到对方的边路防守腹地 , 球队就此顺利过渡至阵地进攻阶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