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说历史|乌兰布通之战:康熙麾下的清军真的击破了噶尔丹的“驼城”么?

1690年 , 清朝与准噶尔汗国在内蒙古乌兰布通地区进行了一场遭遇战 。 准噶尔大汗噶尔丹面对兵力占优的清军 , 在战斗中使用了著名的“驼城”战术 。 在许多影视作品和著述中 , 噶尔丹的“驼城”在清军的火炮面前形同虚设 , 最终噶尔丹狼狈逃窜 , 清军大胜而归 。 那么事实果真如此么?
战争前奏
噶尔丹 , 厄鲁特蒙古(明朝时的瓦剌)准噶尔汗国的大汗 。 其于1670年掌权 , 之后四处扩张 , 称雄西域 。 1688年 , 噶尔丹将目标放在了漠北喀尔喀蒙古身上 , 并很快占据了漠北广袤地区 , 漠北蒙古诸部纷纷南下 , 臣服于清朝 。
石头说历史|乌兰布通之战:康熙麾下的清军真的击破了噶尔丹的“驼城”么?
文章图片
就在此时 , 如日中天的噶尔丹为巩固自己的地位 , 试图杀害自己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 , 但计划失败 。 策妄阿拉布坦与噶尔丹决裂 , 占据了富饶的伊犁地区 。 此时噶尔丹手里只有贫瘠的科布多和漠北地区 , 后勤供给出现严重不足 , 无路可退的噶尔丹只能选择继续南下 , 试图通过武力威胁清朝 , 迫使清朝交出南逃的喀尔喀部众 , 并占据漠南肥沃的草场 。
康熙从南逃的喀尔喀部众口中得知了噶尔丹情况 , 引起高度警觉 。 为击败噶尔丹 , 康熙派理藩院尚书阿喇尼率领2万余人北上御敌 。 1690年6月 , 阿喇尼在乌尔河遭遇噶尔丹2万余人 , 噶尔丹以火枪骑射将仓促应战的清军打得几乎全军覆没 。 噶尔丹趁机长驱直入 , 进军至乌兰布通地区 , 距离北京只有700余里 。
兵力调动
这支饥肠辘辘的蒙古骑兵南下京师意味着什么 , 康熙自然心知肚明 。 为此 , 康熙迅速调兵遣将 , 计划将噶尔丹聚歼于乌兰布通地区 。
1690年7月初 , 康熙以皇长兄、裕亲王福全为抚远大将军出古北口 , 恭亲王常宁为安北大将军 , 出喜峰口 , 从京师分两路北上 。 至7月末 , 两军会师于乌兰布通40里处会师 , 此为清军主力 。
同时为增强清军在火器上的实力 , 康熙又命令在乌尔河战败的阿喇尼会同从盛京前来支援的火器营 , 以及从漠北赶来的马思哈部前来参战 。 这两支部队于7月末同主力会师 , 使清朝前线兵力达近10万人 。
但这10万人并非全是作战部队 , 其中半数为杂役和辅助人员 。 而炮兵和鸟枪兵的数量约在5000人左右 。
石头说历史|乌兰布通之战:康熙麾下的清军真的击破了噶尔丹的“驼城”么?
文章图片
为防止噶尔丹向漠北逃窜 , 康熙又命令科尔沁蒙古进兵至达里诺尔湖 , 占据了通往漠北重要的补给点 。 此外 , 康熙又命令陕西、宁夏等地兵马布阵于河套地区 , 防止噶尔丹窜入内地 。
康熙也没有闲下来 , 为一举歼灭孤军深入的噶尔丹 , 他在主力出发不久后 , 御驾亲征 。 但进军至博洛河屯时 , 康熙因感冒未能前行 , 遂将前线指挥权交予福全 。 同时粮草供应也及时跟进 。
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 , 康熙便完成了北、东、南三线对噶尔丹的战略包围 , 足见此时清朝的动员能力是非常强大的 。 按理说 , 清朝以十万对两万 , 又主场作战、粮草供应充足 , 自当像影视作品中描写的那般势如破竹 。 但事实上 , 清军这一仗却打得非常吃力 。
石头说历史|乌兰布通之战:康熙麾下的清军真的击破了噶尔丹的“驼城”么?
文章图片
八旗对驼城
在乌兰布通扎营的噶尔丹见到清军人数众多 , 便使出了自中亚地区传来的“驼城战术”来应对 。 噶尔丹所部将骆驼四肢捆缚 , 坐卧于地面 , 在骆驼的背部布置箱垛 , 并以沾水的毛毡覆盖在表面 , 形成一个掩体 。 而将这成千上万个由骆驼构成的掩体排列起来 , 便成为一道道坚固的城墙 , 是为驼城 。
石头说历史|乌兰布通之战:康熙麾下的清军真的击破了噶尔丹的“驼城”么?
文章图片
当时中亚地区流行的骆驼+火器战术 , 被噶尔丹效仿
而战场的地形情况对噶尔丹是有利的 。 其依靠山岗、树林布阵 , 正面有河流和沼泽地与清军相隔 , 再加上噶尔丹军装备了数量众多的俄制火枪和火炮 , 所以驼城的防御优势更为突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