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大数据时代最牛的“裁缝”( 二 )


五六年前 , 阿玛尼的意大利工厂厂长和红领做过交流 , 对于服装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非常好奇 , 因为这真的很难 。
红领总裁张蕴蓝非常自豪的是 , 红领在这三个环节上都实现了重大创新 , 建立了核心能力 。
红领:大数据时代最牛的“裁缝”
本文插图
个性化定制的前提是模块化 。
红领把西服拆解成很多模块 , 领口是一个模块 , 袖口是一个模块 , 收不收身是一个模块 , 口袋是一个模块 。 每个模块提供很多选择 , 扣子有很多种 , 面料有很多种 , 面料裁剪的方法有很多种 。
这意味着有非常非常多的排列组合 , 西服定制化的程度就很高 。
模块化之后 , 才能个性化定制 。 模块化越精细 , 排列组合就越多 , 个性化定制的程度也就越高 。
例如 , 原来洗衣机是由几千个零件组装起来的 , 海尔现在不这么干了 , 它把几千个零件分成25个模块 。 前门是个模块 , 有红、黄、蓝等颜色可供选择;烘衣功能是个模块 , 可以有也可以没有 。 控制面板是电脑面板或者机械面板 。 这样才有机会实现洗衣机的定制化 。
红领定制西服跟真正的裁缝相比 , 是在有限的选择里定制 , 只不过它的选择比较多 。 它的挑战是要不断丰富选择 , 增加数据库 , 增加材料 。 材料的丰富跟服装的整体销量是不断互相刺激往前走的一个过程 。 销量越大 , 要备的材料品类就越多 。
红领:大数据时代最牛的“裁缝”
本文插图
- 结构设计数据化 -
数据化是红领一以贯之的思路 。
传统的量体师需要有丰富的经验 , 懂制版、懂体型、懂工艺才能干好这个活 , 因此量体师高薪且紧俏 。 红领把经验判断变成了一套工具 , 原本不懂服装的人经过五个工作日的培训 , 就能准确测量顾客的身材 。
但更难的 , 还不是把量体数据化 , 而是把制版数据化 。
制版 , 就是根据量体数据 , 把三维人体变成布料上的二维布片 。 以前你定制一件衣服 , 核心是有个版师 , 量完你的身材之后 , 他会根据你的身材去制版 , 在一块大布上画出样子来 , 然后把布剪下来去缝制 。
制版是个手艺活 , 其能力很难复制 , 导致版师身价很高 。 红领曾有过一个版师 , 年收入500万人民币(业内最贵的据说是3,000万) , 他一天只能做2个版 , 一年大约做500个版 , 相当于做一个版要付一万块钱工资 , 可想而知定制的西装是不可能便宜了 , 十几万元一套也正常 。 英国的老版师一生有几十个顾客就够了 , 于是你就知道找他做衣服得花多少钱 。
红领的核心能力 , 是根据十几年的服装定制经验 , 把人体三维数据与布片二维数据对应起来 , 变成数据库 , 并不断添加、优化 。 当跨洋定制订单从美国传到青岛 , 用来制版的全自动机器马上从数据库里调出来版型数据 , 1分钟就可以输出一个非常个性化的版型 。 然后马上在大布上裁剪 , 机器就完成了制版 。
红领把无数版师的经验数据化了 。 当然这个说法有争议 , 越是经验丰富的老裁缝、老版师 , 越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
张蕴蓝说:
“一般情况下我们有问题会请教专家 , 但专家直接否定了机器制版思路的可行性 。 ”
但红领说它做到了 。 我相信红领能做出来 , 但做出来的版跟版师量完之后做出来的版是不是完全一样 , 还是打问号的 。 或者说 , 我不太清楚机器制版是年薪500万、年薪300万还是年薪20万版师的水平 , 毕竟是机器 。
我问过张蕴蓝 , 机器制版会不会太数据化了 , 导致在品质上有损失 , 或者说在贴身度上、在对人的理解上有损失 。 她说实际上机器做得比版师还好 。 机器做得非常好的前提是它的数据、版型积累非常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