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粒创意|中国工业的上甘岭( 四 )


眼看中国人搞出了自己的ABS , 欧美车企竟主动降价 。 ABS是1936年就有了的技术 , 高额的研发成本在人家那儿早就被摊薄回本 。 而中国企业这边呢 , 不自主研发就受制于人 , 自主研发又收不回本钱 。 在中国车企的努力下 , 消费者倒是受了益——买进口车便宜了 。 可砸钱搞研发的中国车企找谁说理去?
无数类似的故事让中国人深刻地认识到:科技才是颠覆一切规则和旧有秩序的武器 , 不能重新制定规则 , 就永远被人倾轧!
新能源车的出现让中国的汽车产业看到了重新洗牌的曙光 。
2018年之前 , 我们国家的新能源汽车政策可以形容为慈母模式 。 只要有心搞新能源汽车的 , 都是祖国母亲的好孩子!结果一些野蛮生长的企业找到了作弊的窍门儿——拿完补贴拆电池 , 换一辆车装上去 , 再去领补贴 , 如此拆完了领 , 领完了拆……
由于政策和补贴向高续航能力的电池技术倾斜 , 2018年12月以前 , 我国发生新能源车起火事件超过40起 。 如果光是起火也就算了 , 问题是这玩意儿有时还会爆炸 。
另外 , 充电基础设施配套也不完善 。 充电桩利用率只有12%的同时又有很多的地区找不到充电桩 , 缺乏与闲置问题并存 。 各家商业运营充电企业各玩各的 , 充电终端不兼容 , 用户充电操作体验很差 。
2018年 , 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政策开始从慈母模式向严父模式转化 。 一方面是补贴大幅下降 , 另一方面是严格管控新能源车的生产资质 。 但是这次转化最重要的标志 , 要数这一年 , 中国人民迎来了特斯拉 。
从慈母到严父模式的转变 , 终于把满脑子浑水摸鱼的投机者们赶出了电动车的圈子 。 对于那些真想做出优质新能源车的中国企业来说 , 能够就近和特斯拉这样的高手过招儿是一种机遇——最后留下来的企业 , 才是能拉到“上甘岭”的战士 。
特斯拉之于新能源车 , 就好比苹果公司之于手机 , 可以并称为当代美国梦的两大载体 。 有特斯拉总裁“钢铁侠”埃隆·马斯克在 , 特斯拉连广告都不用做 , 只要他时不时出来展现一下个人魅力就ok了 。 在魅力面前 , 无论是塑料感的内饰 , 还是时不时爆出的意外加速、刹车失灵新闻都无法阻止铁粉们奋不顾身扑过去 。
米粒创意|中国工业的上甘岭
文章图片
据车圈儿博主“车圈儿往事”分析 , 特斯拉进入中国是我们国家的决策层想复制苹果手机的“鲶鱼效应” 。 2010年 , iphone4进入中国 , 从此苹果手机大火了几年 。 但国产手机的供应链经过了此番历练变得规范 , 曾经横行天下的山寨机也被扫进了垃圾堆 , 国产手机只留下几个最强的品牌 。 再然后就是华为升维进入了高端机 。
2011年 , “钢铁侠”马斯克在接受电视采访时被问及如何看待来自比亚迪的竞争 , 他大笑着反问主持人:“你见过他们的车吗?既不吸引人 , 也没什么先进技术 。 ”那时的马斯克不会想到 , 八年之后 , 中国是全球为数不多的能够包容并制衡特斯拉这条鲶鱼的地方 。
特斯拉的优势是拥有全球领先的软件和算法开发能力;以及让传统车企望尘莫及的企业治理效率 。 但短板也非常明显——特斯拉缺乏对产业链的把控力 , 例如 , 动力电池技术依赖松下等企业配套;稀缺的造车经验问题 , 从第一款车到现在的Model3 , 一直让人捏一把汗 , 特斯拉的短板与美国制造业的衰落是密不可分的 。
美国的短板——产业链 , 正是我们的高光点 。
首先 , 完善的产业链和核心技术的研发是会相互促进的 。 这方面的经典案例是天齐锂业 , 这原本只是一家锂盐加工商 , 这些年通过并购 , 上游买进锂精矿 , 从此不怕锂矿价格的风吹草动;中游并购和入股同行的公司 , 扩大生产规模 , 成为行业龙头;如今就连产业链下游的电池技术都被他们给瞄上了 。 三年来 , 该公司的研发投入逐年增长率超过120% , 为布局下一代电池(固态电池)和锂电池回收技术下了一盘好大的棋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