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俞冰夏:杰西?鲍尔在实验写作中探寻沉默的真相( 二 )
, 这也是俞冰夏读到的其首部作品 。
本文插图
Samedi the Deafness , Jesse Ball , Random House USA Inc , 2007
俞冰夏回忆 , “我知道杰西·鲍尔应该比较早 , 大概是2008年或者2009年 。 那时候我住在纽约 。 你如果去书店的话 , 就会看到一些比较红的年轻作家的作品 , 一个是他 , 一个就是乔纳森·萨弗兰·福尔
(Jonathan Safran Foer)
。 鲍尔那一代的作家现在年纪都已经40多了 , 我接触到他们的时候 , 他们可能20多岁、30岁不到 , 在他们身上能看到在过去十年里面整个美国文学圈的变化和转变 。 ”
而这种转变在俞冰夏看来 , 体现在作家们更喜欢以比较清新或个人化的生活方式去创作 , 对宏大叙事的兴趣比较低 , 和前一代人“想要写伟大美国小说“的理念有差距 。 而作为从上世纪90年代至新世纪初期接受教育并成长起来的作家之一 , 鲍尔和同辈一样 , 对实验文学更感兴趣 , 受上一代的部分后现代作家的影响较深 , 喜欢结构性、爆炸性这种新的东西 , 并且得到了创作上的鼓励 , 在当时出现了很多打破传统的作品 。
而鲍尔的快速写作过程 , 也常让人联想到超现实主义的自动写作 。 俞冰夏也在分享中谈到 , “杰西·鲍尔写小说的方式非常奇怪 , 他平时是不写的 , 只会隔段时间找一个礼拜突击写 , 然后每一本小说都是一个礼拜里面写完的 , 而且他不在家里写小说 , 经常跑到外面去找一个咖啡馆或者去一个外国的城市 , 而且是非常集中地写 , 回头也不怎么改的 。 所以这种写作方式会让他的小说读起来跟经过深思熟虑的小说不太一样 , 可能更自然 。 ”
将个人情绪放大极致的实验写作
俞冰夏认为 , 鲍尔在各个时间段受到了不同作家的影响 , 这和鲍尔本人的状态有关 , 每次实验的方式都不太一样 , “他就没有把自己的固定风格 , 不会把自己写作套路带到每一本新书 。 ”比如 , 《自杀式疗愈》这本书中的长句 , 就是受托马斯·伯恩哈德
(Thomas Bernhard)
的影响比较大 。 而俞冰夏也表示 , “在杰西·鲍尔的作品里 , 我个人比较喜欢《不语》 , 感情非常真挚 , 你们可以看得出这个作家在当时写小说的时候 , 自己在经历一些情感上的波动 。 ”
本文插图
《自杀式疗愈》 , [美]杰西?鲍尔著 , 沈慧译 , 中信出版集团2019年6月
在《不语》于2014年出版时 , 鲍尔曾在《巴黎评论》的采访中提到 , 自己的创作受到安部公房的影响 。 而他最喜欢对方的一点在于 , 并不将瞬息的真实当作完全的真实 。 这也正是他想做 , 不去为那些本应模棱两可的事物下任何定论 。 但他却不完全认为 , 自己在《不语》中描写的日本 , 就是远藤周作或安部公房笔下日本的样子 , 反而更像是卡夫卡未完成的长篇小说《美国》中的美国 。 但在俞冰夏看来 , 《不语》“读上去有一点早期村上春树的感觉 , 比如《舞!舞!舞!》 , 有一种写诗的感觉 , 这种感觉是我们曾经熟悉的 , 就是说把个人情绪放到最大的一种虚构式的写作方式 。 写实验性质的小说 , 有时会被绑架在结构上面 , 但是这本书没有 。 它主要讲的是一个人爱另外一个人的时候 , 是什么能够让这种热烈的爱情变得寂静 , 然后人为什么会愿意为了爱情遭受一种情感上的内爆 。 ”
本文插图
《闯入者》 , [日] 安部公房著 , 伏怡琳译 , 上海文艺出版社2014年7月版 。 安部公房(1924~1993)是日本战后第二代著名小说家、剧作家 , 长期受存在主义、超现实主义等西方现代派影响 , 关注人的现实处境 , 充满奇特想象 。
推荐阅读
- 新京报|国家大剧院7月21日起恢复限流开放参观
- 杰西卡|贾老板再得一子,魅力十足的他,曾迷倒布兰妮霉霉等女神
- 新京报|湖北恩施洪水暂退:城市道路交通恢复 部分区域仍断电
- 新京报|美队合作“高司令”,主演奈飞预算最高电影《灰色人》
- 新京报|是什么让我们痛苦和失望?学会宽恕让生活具有多种可能性
- 新京报|夏日开卷的不完全书单
- 新京报|幸福的科学:像对待工作一样严肃对待睡眠
- 新京报评论|警惕出口成脏的“祖安文化” 污染校园|新京报专栏
- 新京报|16岁“神童少女”之父:作诗其实是“比打字速度”
- 新京报|力帆造车梦碎陷债务泥淖,回归老本行造摩托能否东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