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此鼎叫司母戊鼎,专家:是后母戊,郭沫若:你们会后悔的


▲郭沫若:此鼎叫司母戊鼎,专家:是后母戊,郭沫若:你们会后悔的
文章图片
▲郭沫若:此鼎叫司母戊鼎,专家:是后母戊,郭沫若:你们会后悔的
文章图片
▲郭沫若:此鼎叫司母戊鼎,专家:是后母戊,郭沫若:你们会后悔的
文章图片
▲郭沫若:此鼎叫司母戊鼎,专家:是后母戊,郭沫若:你们会后悔的
文章图片
▲郭沫若:此鼎叫司母戊鼎,专家:是后母戊,郭沫若:你们会后悔的
文章图片

司母戊鼎标准照
2011年3月6日中午 , 我记得刚吃过午饭 , 看着中央一套 , 新闻中播报了这样一则新闻:“司母戊鼎”经专家研究 , 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
这一消息瞬间引爆了考古、文物、历史研究者及爱好者的圈子 。
名字还能随便改?
5天后 , 新修整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开馆 , 在青铜器展厅 , “司母戊鼎”被正式改名为“后母戊鼎” , 算是“板上钉钉”了 。 今天咱们就来说说到底该读司母戊还是后母戊 。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一、颠沛流离、命运多舛的经历1939年春 , 抗日战争进行到第8个年头 , 河南安阳武官村有兄弟俩在地里翻土 , 突然 , 兄弟俩感觉地下好像有一个硬邦邦的东西 。 再一敲 , 还有金属响声 。 兄弟俩知道 , 自己脚底下这片沃土 , 是3000多年前商朝的首都 , 或许地下是个什么宝贝 。 他们于是挖开泥土 , 挖了很长很长时间 , 居然挖出来一个半人多高 , 锈迹斑斑的四条腿的方形“大铜炉” 。 这个“大铜炉”很大很沉 , 几个年轻力壮的大小伙子合力才把它弄回家 。
当年的挖掘者指认司母戊鼎出土地点
武官村挖出宝贝的消息不胫而走 , 日本侵略者觊觎中国的宝贝 , 想把这个大家伙据为己有 。 日本人多次来寻找 , 村民为了不让中国的宝贝落入侵略者之手 , 就将“大铜炉”分成几块埋入地下藏了起来 , 据说还弄了一件赝品青铜器埋在自家院中 , 骗过了日本人的搜查 。 最终 , 这件国宝幸运地度过了动荡的抗日战争 。
抗日战争胜利后 , “大铜炉”被运往首都南京 。 在“中央博物院” , 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博物院展出 。 专家说 , 这是一件商代的大铜鼎 。 展出期间 , 国民政府军政要员大多都前来参观过 。 后来国民党逃往台湾 , 大鼎因为过于沉重 , 落在了机场 。 后来解放军将其转交给南京博物院 。 再后来 , 中国历史博物馆成立 , 大鼎运往北京 , 展出至今 。
司母戊鼎在南京展出
大鼎通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9厘米 , 重达832.84千克 , 是目前为止中国发现的最大最重的古代青铜器 。 大鼎整体呈长方体 , 器壁厚 , 双立耳 , 折沿 , 腹部呈长方体 , 下接四柱状足 , 庄严 , 肃穆 。 展出期间 , 民众无不啧啧称叹 。
鼎耳上的纹饰
二、铭文释读有争议一般青铜器的命名遵循这样的原则 , 最后一个字一般是这件器物的种类 , 如鼎、豆、壶、盘、尊等 。 而这件青铜器因为种类是鼎 , 所以叫XX鼎 。 具体是什么鼎 , 就要根据该器物是否有铭文来判断 。 若有铭文 , 就用铭文中能够体现器物主人名字的字作为鼎的名字 。 这件大鼎上 , 一共有3字铭文 。
司母戊鼎和铭文拓片
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释读了这三个字是“司母戊”!
“母戊”是一位叫“戊”的母亲 , “司”是指祀、祠 , 意思为祭祀 。 合起来说 , 应该理解为祭祀母亲戊的铜鼎 。 这种说法于省吾、胡厚宣等古文字大家也都表示认同 , 所以“司母戊鼎”的名字就这样定了下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