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范进中举后至于发疯吗?如果把他的官职换成现代,换你你也发疯


「科举制」范进中举后至于发疯吗?如果把他的官职换成现代,换你你也发疯
文章图片
「科举制」范进中举后至于发疯吗?如果把他的官职换成现代,换你你也发疯
文章图片
「科举制」范进中举后至于发疯吗?如果把他的官职换成现代,换你你也发疯
文章图片
【「科举制」范进中举后至于发疯吗?如果把他的官职换成现代,换你你也发疯】
「科举制」范进中举后至于发疯吗?如果把他的官职换成现代,换你你也发疯

我们在初中的课本上都学习过“范进中举”的故事 , 当初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 , 还记得老师是怎么讲的吗?我只记得这篇文章的主旨大致分为两方面 , 一方面是对封建科举制的批判 , 一方面是对范进心理抗压能力不强的惋惜 。 但实际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为什么努力了那么多年终于考中了的范进会受到那么大的刺激呢?
在中国封建制度社会中 , 儒家思想深入人心 , 所以在当时的所有职业中 , ‘仕途’是最受人追捧的一条人生路 。 那个时候好像只有升官发财 , 才会真正地受到乡里人的追捧 , 才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 这样的思想让古时候的书生都过得很艰辛 , 不仅有“寒窗苦读数十年”、“一心只读圣贤书”、“头悬梁锥刺股”等等一代又一代的有关于书生辛苦读书的故事 , 还有对当时的这种社会、思想进行批判和讽刺的《儒林外史》 。
这本书虽然是一本小说 , 但是却极大意义上描述出了当时的社会各界人士对“名利”的看法 。 今天我们要聊的 , 就是关于《儒林外史》中比较有名的“范进中举”这个故事 。
范进中举之艰难
从故事的开端 , 我们知道 , 范进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山村中 , 家人都是务农的 , 但是范进不会做家务 , 也不会经商谋生 , 只知道一门心思的读书 , 因为当时读书是可以当官发财的 , 是会有一个很好的仕途 , 为国家做贡献 , 同时也可以改善家庭条件的 。
要知道在科举制没有出现之前 , 官员和当时的皇位差不多都是世袭制的 , 也就是这个官位是由父亲传给儿子 , 儿子再传给孙子的 。 也就是说 , 有志之士再优秀 , 也不可能有机会报效祖国 。 所以科举制对于当时的读书人来说 , 是一个很好的渠道 。
但是当时由寒门子弟成为官员的门路也只有科举制这么一个渠道 , 所以每年参加科举考试的人特别多 。 所有读书人都在挤破脑袋想要度过这个独木桥 。 因为当时的官员地位都很高 , 普通老百姓见了官员都是要行跪拜礼的 , 不管是什么事 , 都是要找相应的官员才能够处置 。
所以当他们一旦在科举考试时考中了 , 就代表着他的身份地位会和同级的官员一样 , 是可以和他们平等而立的 。 所以“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范进认定了这一条路之后就开始一门心思地做着升官发财的梦 , 即使家里揭不开锅了也不愿意去劳作 。
当时寒门弟子很多 , 有志之士也有很多 , 科举考试又是如此严格 , 所以每年都会有很多人落榜 。 正所谓“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 能够考进榜中的 , 自然就是‘飞上枝头当凤凰’ , 能够受到乡里乡亲的尊重和吹捧 , 也能够让自己报效祖国的理想有实现的机会 。
所以这位虽然一直寒窗苦读 , 但是貌似并没有很突出的读书能力的范进一直没有考进 , 也是可以理解的 。 毕竟每年的竞争压力那么大 , 能够一直保持读书到五十岁也是挺不容易的 。
范进中举后为何会疯?
范进一直考了几十年 , 直到五十多岁的时候 , 才由于周进的泰剧 , 终于可以在科举考试中高中 。 五十多岁的范进努力了一辈子没有得到的功名突然到手 , 一时激动也是可以理解的 。 但当时的他也不单单是激动了 , 而是失了心疯 , 开始变得疯疯癫癫的 。 现如今的人看来 , 总觉得范进小题大做 , 觉得不至于如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