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回收站|陈和生院士:促进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持续发展( 二 )


要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关键技术的前期研究 , 鼓励创新 。 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只能采用成熟技术 , 以确保设施能按计划工期完成 , 并达到验收指标 。
对于国际科学前沿领域的专用大科学装置 , 应当根据国家的科技发展政策 ,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 。
考虑中国在相关领域的发展战略和技术基础 , 认真选择重点支持的研究领域及其大科学装置 , 注意发挥中国在相关领域的科学技术积累和资源地理优势 。
这类大科学装置往往采取国际合作的方式建设和运行 , 最大限度地利用国际上的资金、技术和科技人力资源 。
应当积极发起在中国建设的大科学工程 , 同时也必须积极参加国际上的大科学工程 , 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 中国积极参加国际大科学工程 , 并作出实质性的贡献 , 是能够吸引国际科学界实质性参与我国发起大科学工程的必要条件之一 。 国际科技合作是培养高水平科技人才 , 引进先进技术的重要途径 。
近年来 , 国际科技合作环境出现了深刻的变化 , 使中国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和研究面临严峻的挑战 。 我们必须认真面对这种形势 , 调整我国在相关领域大科学装置的发展策略和部署 , 积极面对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 , 特别是要为解决相关领域的瓶颈问题提供先进的研究平台 。
要认真部署已经原则同意新建的大型科技基础设施或改造升级的关键技术预研 , 这是确保工程建设顺利建设 , 采用创新技术的关键 。
必须继续坚持国家统一规划和部署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原则 , 坚持以国家科技发展的战略需求和用户需求为导向 , 这也是国际上发达国家的通行规则 。
近年来 , 地方政府对建设大型科技基础设施的积极性不断高涨 , 许多地方提出了建设大型科技基础设施(特别是先进光源)的建议 。
应当认真评估我国科技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可行性 , 坚持国家统一规划 , 避免一哄而上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 建议将新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工程的地方共建部门从现有的装置所在省市适当扩展到邻近省市 。 这样可以满足更多省市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愿望 , 集中多方力量建设国际先进水平的设施 , 加快实验终端的建设 , 同时扩展与地方的合作 , 促进对地方科技创新的贡献 。
中国已建和在建大型科技基础设施的数量已处于世界前列 , 若干设施的水平已经接近或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 然而 , 大多数平台型装置的综合性能 , 以及实验终端的数量和样品环境还不能满足用户需求 , 与发达国家的同类装置差距较大 , 在科学研究和应用的产出方面的差距更为突出 , 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较少 , 对高技术产业化贡献亟待提高 。
在继续部署新建大科学装置的同时 , 中国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领域的工作应当更加重视已建成设施的研究和应用成果产出 , 加大对它们的运行、研究和应用的支持 , 尽快增建实验终端 , 并适时进行升级改造 , 保持其在国际上的先进性和竞争力 。
建议对多学科交叉的大型科学研究平台(如同步辐射光源、散裂中子源等)的二期工程(建设更多的实验终端、样品环境、实验室设施等)的立项设立“绿色通道” 。
一期工程投入运行并通过国家验收后 , 可以立即申请二期建设 , 尽快发挥作用 。 无需等“五年规划”的周期 , 不用作为新项目参与每个“五年规划”的项目竞争 。 这些项目往往不需要征地 , 在环评方面 , 一般没有大的变化 。
加强对已投入运行的大科学装置科学研究和应用成果的评估 , 定期进行同行评估 , 包括运行水平、开放和管理水平、科学和应用产出、用户评价、经费情况、维护和改造升级需求等 , 特别检查立项时的科学和应用目标的实现程度 。 一般每3~4年进行一次评估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 对解决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 , 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 引领科学前沿的突破具有重大意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