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道|又有何异?,“晨钟暮鼓”和“暮鼓晨钟”有什么区别?民间和寺庙
说到“晨钟暮鼓”和“暮鼓晨钟” , 很多读者应该都不陌生 。
古时候 , 在所有的城市建筑中 , 基本都有“钟楼”和“鼓楼” , 且两者对称相望 。 那时候 , 在每日清晨和夕阳西下之际 , 都会响起钟鼓之声 , 响彻云霄 。
在古代 , 钟楼和鼓楼 , 到底有啥意义呢?人们常说的“晨钟暮鼓”和“暮鼓晨钟” , 两者又有什么区别?另外 , 民间的钟楼和鼓楼 , 和寺庙里的钟鼓之声 , 又有什么差异呢?
带着这些问题 , 文史君来为大家一一解读 。
文章图片
晨钟暮鼓和暮鼓晨钟
钟楼和鼓楼 , 是中国传统建筑之一 , 一般分为两种:一种建于宫廷内 , 一种建于城市中心地带 , 多为两层建筑 。 大家熟知的 , 多是建于城市中心地段 。
宫廷中的钟鼓楼始于隋代 , 止于明代 。 在古代一般是用于报时 , 还会作朝会时节制礼仪之用 。
古时候 , 鼓楼定更击鼓、钟楼撞钟报时极有规律 。 古人将黑夜分为五更 , 每更次为一个时辰 , 即现代的两个小时 。 清代乾隆之前的击鼓撞钟报时方法较为繁复 , 乾隆后将其简化为只在夜里报两次更 。
文章图片
即每天定更时分(即一更 , 19点-21点) , 先击鼓后撞钟;亮更时分(即五更 , 3点-5点) , 先撞钟后击鼓 。 无论是定更还是亮更 , 都需要击鼓和撞钟的 , 只是先后顺序不同 。 并不是我们很多人想象的早上撞钟 , 晚上击鼓 。
当定更时钟声响起 , 守城门军兵关城门 , 阻断城里与城外的交通;亮更时钟声响起开城门 , 通衢开市 , 这就是所谓的“晨钟暮鼓”和“暮鼓晨钟” 。
另外 , 击鼓和敲钟的方法相同 , 俗称:“紧十八 , 慢十八 , 不紧不慢又十八 。 如此两遍 , 共108下 。 ”古人用108声代表一年 , 一年有12个月 , 24节气 , 72侯(古人把五天称为一侯 , 六侯为一月 , 一年七十二侯) , 这些数字相加为108 。
文章图片
民间和寺庙的钟和鼓
以上所说的 , 皆为民间的钟鼓之用 , 基本上都是用于报时的 。 古时候没有钟表和手机 , 人们一天的作息和时间区隔 , 常常是通过钟鼓声来辨识的 。
而寺庙里的钟鼓 , 起初和民间一样 , 也是为了报时之用 , 以便安排僧侣的作息之用 。 从寺内说法上来讲 , 早上撞钟叫做“开静” , 击破长夜的沉静 , 叫醒熟睡的僧人起床做早课;晚上的撞钟叫做“止静” , 提醒僧人们开始休息了 , 同时也可以超度幽冥的苦难 。
由此 , “晨钟暮鼓”这个成语 , 意思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
文章图片
后来因为佛学文化的广博和影响之广 , 寺庙里的钟和鼓 , 又被引申出了许多佛学文化 。
在佛教里 , 钟和鼓 , 除了报时 , 还被看作是法器 。 后来 , 被加入到赞诵的行列 , 配合唱念 , 谱成曲调 。 成为“伎乐供养 , 庄严道场”的梵呗 , 用音声来做佛事 , 帮助大众生起虔诚的心 。
说到“梵呗” , 还有一个传说 , 与曹植有关 。 话说三国时期的大才子曹植(公元192-232年) , 常常读佛经时 , 有一天“忽闻梵天之响” , 所以模仿了这些声音 , 创作出了梵乐 , 后来逐渐融入了民间曲调 , 开启了“梵呗”的先河 。 不同地区的梵呗 , 还有着各自特点 。
文章图片
佛教徒对钟都极其尊重 , 寺院鸣钟和民间一样 , 也是一百零八下为准 , 象征破除百八烦恼 , 所以称为百八钟 。
根据《百丈清规》记载 , 鸣击手法是 , 引持钟杵应该缓慢 , 击钟扬声应该悠长 , 分三通 , 各三十六杵 , 快十八下 , 慢十八下 , 并且敲钟的钟头在击钟时都要念钟声偈 。
推荐阅读
- 生活中的风尘|历史上的兰陵王与民间流传有何不同?其母何人?引来种种猜测
- 立星文史|叫做“玉女登梯”,女人见了却吓得发抖,武则天发明的残忍刑罚
- 红尖椒文化|有何目的?,林黛玉的弟弟为啥三岁死了?曹雪芹这么安排
- 玄坤文史|是否为胤禛提前做过部署,《雍正王朝》中康熙皇帝传位胤禛
- 睡前文史|曹操和孙权身上发生的这些谜团,你们知道原因吗?,解密三国
- 摄诗文史版|为什么曹操创建的曹魏被司马懿取而代之?
- 子衿侃史|能够和秦始皇、唐太宗被相提并论,宋祖赵匡胤有何丰功伟绩
- 摄诗文史版|会被司马懿取而代之,其根源是什么?,为什么曹操创建的曹魏
- 文史密谈|中国历史上科技辉煌的宋朝:三大发明影响世界
- 文史回忆录|是满文还是汉文?看康熙跟雍正的朱批就知道了,清朝官方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