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生活周刊|漂在横店:什么样的人能生存下去?( 二 )


横店的河南人很多 , 做灯光师的尤其多 , 超过60%的灯光师都是河南人 。 其中的很多人要么来自“灯光村”张北村 , 要么是亲戚、朋友、同学和张北村能搭上关系 。 我认识的一位现场制片就是河南人 , 来横店讨生活是因为“同学的姐夫在这里做灯光师” 。 早些年 , 横店管理还挺乱 , 还有所谓的‘河南帮’抱团和别的势力抢活儿、抢地盘 。 “但现在都按规章制度办事了 , 联系都是感情上的 。 ”当然 , 这是制片的场面话 。
三联生活周刊|漂在横店:什么样的人能生存下去?
文章图片
电影《大灾变》拍摄现场
多数剧组 , 尤其是传统的电视剧剧组 , 组里都等级森严 , 人人得“有眼力见儿” 。 有次跟某制片人去剧组探班 , 当天下着小雨 , 制片人和随行人的几辆车一停 , 几把大黑伞迅速应了上来 。 打伞的人靠经验判断出谁是管事儿的 , 大伞精准地遮在了他们头上 。
另一个剧组 , 现场制片觉得我是“客人” , 怎么都见不得我站着 。 走到哪儿都有把椅子跟着 , 弄得我不敢不坐 。
横店有自己的“规矩” 。 这些天 , 我被半开玩笑地吐槽过好多次“不懂规矩” , 或者“不懂事儿” 。 第一天去见个网络电影组 , 我穿了条白裤子 , 临走时 , 制片人说我“不像个干活儿的” 。 同事倒是受到了表扬 , 因为她那身长袖的薄衫看起来像个化妆的 。 第二次见面 , 我穿了短裤和背心儿 , 还是不行 , “像个旅游的 , 早些年走在横店街上 , 都容易被抢” 。
直到待了很多天以后 , 我开始习惯性地逮个台阶就坐 , 学会了带上几杯星巴克去剧组探班 , 能半小时内赶到采访地点 , 我才有点像个能在横店待下去的人了 。
三联生活周刊|漂在横店:什么样的人能生存下去?
文章图片
片场里偷个闲 , 一位演员去小卖部买东西 。
“待下去”的假定目标让这次的横店封面采访更像是一次体验 。
同事薛芃曾和代拍吵架:
“你干吗的?我看到你拍我了 。 ”
“我是陈伟霆的粉丝 , 等他出来看一眼 。 跟你无关 。 ”我给自己安了个粉丝的头衔 , 心想比较好蒙混 , 毕竟他们人多势众 。
“你把手机给我拿来!我看到你拍我了 。 你这小姑娘我盯你很久了 , 前几天就天天都在 。 ”
鸭舌帽不依不饶的 , 激怒了我 。
“我拍你?!我犯得着拍你吗?你是谁啊?你凭什么还想看我的手机!再说了 , 你偷拍明星的时候跟明星打过招呼吗?你偷拍明星 , 我就不能偷拍你了吗?”
三联生活周刊|漂在横店:什么样的人能生存下去?
文章图片
江南入了梅雨季 , 天天下雨 , 直播的人比平日少 。
她也跟着群演在剧组里泡过:
走过服装车 , 地上扔了一大堆民国样式的黑色布鞋 , 满是干泥 , 有四五百只 , 但早已不知道哪只和哪只原本是一对 , 它们像是从挖土机斗里倾倒下来的黄土一样 , 乱七八糟地堆叠在地上 。 服装什么的都无所谓 , 就是鞋太难穿了 。 要找到一双合脚还能干净点的鞋 , 比找媳妇还难 。
卡生和化妆师一起熬过了漫长的一天 , 学会了如何处理鬓角的白发 , 如何选择头套 , 甚至如何保卫发际线等技能 。
三联生活周刊|漂在横店:什么样的人能生存下去?
文章图片
化妆师王芳和她的同事在片场临时的化妆间给群演化妆 。
驳静和给剧组开车的小陈母子谈起过“杨店村”的变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