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历史辩真假|曾国藩的“黑红往事”( 二 )


要不是咸丰皇帝网开一面 , 傲慢的曾国藩当时肯定小命不保 。
正所谓“人无完人” , 即使是像曾国藩这种被后浪誉为“圣人”的人 , 也是有不少“黑历史”的 。
那有过上面这些“黑历史”的他 , 又是如何发展自己的“红历史”并成为圣人的呢?
回看历史辩真假|曾国藩的“黑红往事”
文章图片
一、横刀立马 , 唯我湘军
在从北京奔赴江西的途中 , 老家派人火速前来通知曾国藩 , 他的母亲去世了 。
根据当时的礼制 , 曾国藩要回家守孝三年 。 他在江西火速办完事情之后 , 便急匆匆赶回湖南的家中办理母亲的丧事 。
办完这件事之后 , 曾国藩决定远离官场、专心做学问 。
没想到这时朝廷反而想起他来了 , 只因清朝当时正面临太平天国起义 , 咸丰皇帝下令曾国藩负责在湖南镇压太平军 。
收到这份公文时 , 曾国藩的内心是拒绝的 。 只因他被咸丰皇帝伤透了心 , 对这个难成大器的君主 , 曾国藩是“哀莫大于心死” 。
为此 , 他专门写了辞官奏折 。
然而 , 在奏折还没送出前 , 恰逢曾国藩的好友郭嵩焘来看他 。
在得知曾国藩要辞官后 , 郭嵩焘力劝他放弃这个念头 。
郭嵩焘说曾国藩以前经常在书信中 , 抱怨官场如同一滩死水 , 自己报国无门 , 如今难得有这个为国出力的机会 , 此时不出力 , 更待何时?
郭嵩焘的一番话 , 让曾国藩醍醐灌顶 。
他于是放弃了辞官的念头 , 一心报效朝廷 。 满怀雄心壮志的曾国藩 , 很快奉命来到了省城长沙 。
然而 , 当时的长沙地方军(国家正规军中的绿营军)形同一盘散沙 , 作战能力弱到爆 。 他们眼中只有钱和利 , 根本不肯听曾国藩指挥 。 曾国藩意识到指望这帮人来抵抗太平军 , 显然是不靠谱的 。
无奈之下 , 他惟有到衡阳赤手空拳创立湘军 。
创立湘军的时候 , 曾国藩进行了反向思考:“为什么绿营军没有战斗力” 。
经过思考分析 , 他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制度有缺陷” 。
曾国藩在组建湘军时 , 改善了之前的军队制度:
1、重奖之下 , 必有勇夫
当时的士兵 , 工资少得可怜 , 根本不够养家糊口 , 所以很多士兵都发展副业 , 主要靠副业赚钱 。
当时从军的“低饷” , 让士兵们早就对打仗失去了联想 。
等到要真正上战场厮杀的时候 , 他们当然不愿意买命 。
针对这种情况 , 曾国藩迅速找到了金主爸爸 。 于是他在招募湘军时 , 底气十足 , 开出的薪酬条件让人难以抗拒 。 比如 , 湘军普通士兵的月薪是国家正规军的三倍左右 , 高级军官的月薪则是国家正规军高级军官的六倍左右 。
正所谓“重奖之下 , 必有勇夫” , 领了高薪的湘军 , 上了战场个个都是英勇无比 。
2、将必亲选 , 兵必自募
清朝皇帝生怕军官拥兵自重 , 于是设置了一个奇葩的制度:“每次打仗 , 临时从不同军队抽人 , 组成一支全新的作战队伍” 。
这种制度引发了人性的恶:“胜则相忌 , 败不相救” , 不同的军队之间 , 为了自己的利益 , 恨不得都能踩着对方上位 。 如果对方获胜了 , 自然是妒忌不已;如果对方战败 , 不但不愿意去救 , 甚至恨不得放鞭炮庆祝 , 毕竟和自己争利的对手是越少越好 。
对于这种现象 , 曾国藩不禁吐槽道 , 就是诸葛亮来了也带不动 。
为了在湘军中杜绝这种现象 , 他设定了“将必亲选 , 兵必自募”的制度:
“曾国藩亲自挑选自己认为靠谱的军官 , 再由这些军官亲自挑选自己认为靠谱的统领 , 这样一层层挑选下去 , 直到普通士兵” 。
由于队伍的上下级之间都有知遇之恩 , 大家都会以在战场上的英勇奋战作为回报 。
为此 , 他们“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 , 和绿营军的“胜则相忌 , 败不相救”形成鲜明的对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