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抖vivo X50系列:“云台”摇曳间的中国技术之美

防抖vivo X50系列:“云台”摇曳间的中国技术之美
图片

在扶风法门寺博物馆里 , 静静躺着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 所有盛唐爱好者都必须来见它一面 , 所有关于中国国宝的电视节目一定会将它收入其中 。
它叫鎏金双蜂团花纹银香囊 。防抖vivo X50系列:“云台”摇曳间的中国技术之美
图片

1980年出土于法门寺地宫的这件盛唐艺术品 , 融合了萨珊波斯、粟特及昭武九姓、突厥、吐蕃的金银器制作技艺 , 凝聚成了独树一帜的盛唐繁华 。 而更让人惊奇的是 , 银香囊早在千年前就展示出了对陀螺仪理论的理解和精确把握 。 香囊由两个半球组成 , 以合页铰链相连 , 由钩状司前控制开合 。 下半球内装有两个同心圆机环和一个盛放香料的香盂 。 大机环与外层球壁连接 , 小机环分别与大机环和香盂相连 。
这样 , 由于香盂本身的重力作用和两个同心圆机环的机械平衡 , 无论香球如何滚动 , 里面的香盂都可以保持水平状态 , 香灰不会倾撒 。防抖vivo X50系列:“云台”摇曳间的中国技术之美
图片

这种科学原理、匠心工艺与艺术美学的绝妙融合 , 堪称中国技术美学的典范 。 而跨越千年之后 , 花舞大唐春的魅惑依旧能在科技时代被发现 。
2020年6月1日 ,主打专业影像旗舰的vivo X50系列手机正式发布 。 除了在设计方面特色突出外 , vivo X50系列在影像能力上更是前进一步 , 通过搭载的防抖微云台 , 以及加载60倍超级变焦、超级夜景、夜景逆光人像、星空模式、超广角、超微距等功能 , 打造了全焦段智慧影像新概念 。防抖vivo X50系列:“云台”摇曳间的中国技术之美
图片

其中这个“防抖微云台”的概念 , 恰好与鎏金双蜂团花纹银香囊呈现出了近乎同样的原理 , 又都在各自的时代达到了美学、工程与实用性的巅峰 。 当摄影爱好者熟悉的云台概念 , 在一个意象不到的地方绽放 , 或许在千年前 , 或许在手机摄像头的毫厘之间——中国技术之美 , 似乎在千年时光隧道里找到了防止颠簸和抖颤的方式 , 用另一种形态完成了传承 。
巧思
在摄影场景中 , 人体的自然抖动与画面成像所需要的稳定之间 , 是一对历史悠久的矛盾 。 为了让相机防抖 , 摄影器材厂商曾经想到过各种可能 。 而在移动摄影时代最具代表性的防抖技术 , 就是OIS的应用 。防抖vivo X50系列:“云台”摇曳间的中国技术之美
图片

早在2011年 , 佳能在一款相机镜头中首先植入了OIS即光学防抖功能 , 通过摄像头本身可以产生一定的位移 , 来抵消掉人体抖动带来的误差 。 到了2014年 , OIS摄像头密集进入了爆发期的手机摄影产业 , iPhone 6 Plus , 三星GalaxyNote4等旗舰机型都主打OIS摄像头与防抖功能 。 然而近几年来 , 虽然手机摄影在暗光、微距、长焦等领域大力发展 , 但防抖中OIS依旧占据了主流 。 可以说 , 防抖本身是移动摄影体验提高的根本途径 , 但许多年来一直缺少突破式的创新和进化 。
OIS的物理防抖机制 , 类似于鸡头防抖的原理 , 只能做到镜头平移和镜头倾斜的平面移动 , 也就是X轴、Y轴的平面移动 , 防抖角度换算约为1° 。
而在摄影元器件不断进化 , 变焦、广角、暗拍模式不断进化的趋势里 , 这种防抖能力显然无法满足用户需求 。 在此基础上 , 行业所作的突破更多集中于软件层面 , 比如EIS电子防抖 , 通过算法裁切来达成防抖机制;或者AI+OIS防抖 , 通过预判抖动发生频次和振幅来针对性提升OIS能力 。 这些机制显然治标不治本 , 而微云台的出现 , 却用一种物理层面颠覆的巧思 , 重新设定了防抖的方式与结果 。
(插入视频)
与银香囊的工作原理一样 , 微云台突破了“平面移动”的限定 , 通过电磁感应对主摄产生的位移进行补偿 , 从而实现了机身抖动主摄像头不动的效果 , 抵消画面的抖动 , 是一种无损形式的机械防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