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雨轩主人|英勇抗辽,为什么后来却郁郁而终?,杨六郎战三关( 二 )


当时 , 辽军铁骑在河北大地猖獗 , 华北平原州县不是陷落就是弃守 , 而杨延昭驻守的遂城与魏能驻守的梁门(今河北徐水)能够力保不失 , 时人誉之为“铜梁门、铁遂城” 。
慕雨轩主人|英勇抗辽,为什么后来却郁郁而终?,杨六郎战三关
文章图片
辽人退军后 , 杨延昭因守遂城有功 , 封莫州(治今河北任丘)刺史 。 咸平三年 , 杨延昭入奏边事 , 真宗高兴 , 指着他对身边的众王说:“这就是杨延昭 , 他的父亲杨业是前朝名将 , ‘延昭治兵护塞 , 复有父风 , 深可嘉也’ 。 ”
慕雨轩主人|英勇抗辽,为什么后来却郁郁而终?,杨六郎战三关
文章图片
“疾风知劲草 , 板荡识诚臣” , 杨延昭在遂城的优异表现 , 再次勾起了朝堂大臣对杨业的追忆 。 名臣钱若水借言边事的机会 , 上表章请“申明军法” , 斩杀临阵不用命的将领 , 同时提议升杨延昭与杨嗣等几人的官职 。 当时 , 杨延昭与杨嗣都担任缘边巡检使 。 他俩作战勇猛 , 不相上下 , 素为辽人畏服 , 故此并称为“二杨” 。 杨延昭部属虽然仅有数千 , 但在朝臣心中却是勇于用命、为国捍边的将领典范 。
宋辽连年争战 , 双方势均力敌 , 最后不得不坐到谈判桌前来 , 达成双方都可以接受、双赢的“澶渊之盟” 。
盟约规定:宋廷每年给辽廷银十万两、绢二十万疋;两国以白沟河为界 , 不得相互侵扰 。 就此 , 宋辽正式结束数十年来的敌对状态 , 在沿边设立榷场互市 , 双方恢复邦交正常 。
慕雨轩主人|英勇抗辽,为什么后来却郁郁而终?,杨六郎战三关
文章图片
就在双方仍在讨价还价之际 , 杨延昭上疏真宗 , 趁辽军在澶渊城外师老兵疲、疏于防备之际 , 宋军可以主动发起攻击 , 然后沿途阻击追杀 , 尽歼辽军 , 则幽、易等故地可尽数收复 。 真宗担心因此而兵连祸结 , 影响和议 , “奏入、不报” 。
景德二年(1005)二月 , 杨延昭因功封保州防御使;五月 , 荣任高阳关副都部署 , 成为河北边防线上的统帅 。 民歌《小放牛》说:“杨六郎把守三关口” , 话本说:“六郎三关为元帅” 。 其实杨延昭驻守的边关 , 何止是益津、瓦桥、淤口三关 , 从山西到河北 , 从狼牙山到天津塘沽 , 曲折数千里 , 都是他的职责所在 。
杨延昭从之前的麾下不足万人 , 成长为统领数万之众、负责整个战略方向的统帅 , 可以说踌躇满志 。
可惜的是 , 英雄从此再无用武之地 。
慕雨轩主人|英勇抗辽,为什么后来却郁郁而终?,杨六郎战三关
文章图片
不久 , 朝堂有旨——河东、河北诸边将不得越境生事 。 杨延昭的职责 , 主要是率领手下主要是在边境上往来巡逻 , 打击边防线上的盗贼 。
就在举国上下如痴如狂地东封西祀、修观建寺之际 , 戌守边疆的杨延昭仍保持了清醒的头脑 。 他意识到一纸盟约并不能保证持久的和平 , 惟有强大的武备才是维系和平的根本 。
居安思危的杨延昭率领部众整军备战 , 大兴屯田 。 在徐水、霸州、雄县等地构筑了大量的地道防卫工程 , 以防止辽人趁水面结冰时突然袭击 。
现已查明 , 雄县[]境内有雄县镇北邢村大台地道、双堂乡西境祁岗村有地道多处 , 建国后 , 河北永清也发现有大量地道 。 永清地道规模数百平方公里 , 一端直指信安镇[] , 一端直插霸州镇[] 。 考古人员命名为“古战道” , 当地乡民称之为“引兵洞” 。
1964年 , 考古工作人员试掘二百米 , 发现地道以砖砌成 , 券顶 , 内有翻口和通风孔 。 地道洞高1.78米 , 低处仅可爬行 , 另开有可容数人的洞室 , 内置灯台、水缸、水葫芦等物 。 考古人员猜测 , 这里可能是杨延昭的地下作战指挥部 。
后人曾作《引马洞》一诗 , 赞曰:
宋业偏安一水兮 , 舆图今已尽燕云 。
野旷沙平陵谷异 , 耕民犹说六将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