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主人|第七章 法明,红林悟道《韩非子-守道》


红林主人|第七章 法明,红林悟道《韩非子-守道》
文章图片
红林悟道《韩非子-守道》第七章法明
红林悟道《韩非子-守道》上一节韩非子主要讲了君主离法失人的恶果 。 前文讲过依法治国是天下公正太平的最佳治国方略 , 现在君主背离法治失掉人心 , 结果自然是国破君亡 。 人是事物的主体 , 君主是管理国家的主体 , 臣子是君主治国之策的执行者 , 也是管理国家主体的范畴之内 。 事物发展的好与坏 , 首当其冲的感受者就是人 , 是臣民 。 国家政策由上而下发布 , 执行效果由下而上传递 , 政策的好与坏 , 执行的到位与不地位 , 基层民众最有感受 。 当君主离法治国的后果显现出来 , 就是像伯夷这样清正廉明的人物也不免有危险 , 而像田成、盗跖之流的祸患就更加显著了 。 总之 , 君主离法 , 奸臣迭出 , 贤臣危急 , 只有立法度量才能挽回局面 。
善法如同一个巨大的穹顶 , 臣民生活其下 , 穹顶安全 , 则民众安居乐业 , 穹顶破败 , 则民众风餐露宿 。 依法治国是支撑这个穹顶的唯一支柱 , 君主背法 , 摧毁了这根支柱 , 穹顶坍塌 , 结果可想而知 。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史 , 立法与毁法反复上演 , 但总的方向是正确的 , 就是总向着依法治国的方向前进 , 只是坚持时间的长短问题 。 当社会混乱到一定的程度 , 法治的力量大于背法的力量 , 社会就会逐渐走向法治 , 等国家律法建全完善 , 依法治国有了根据 , 国家就会和谐稳定 , 社会就会进步文明 , 民众自然安居乐业 。
【红林主人|第七章 法明,红林悟道《韩非子-守道》】韩非子的对于建全完善国家律法并执法必严的思想的是“度量信则伯夷不失是 , 而盗跖不得非 。 ”意思是:坚决按照法制标准办事 , 那么 , 不但伯夷不会改变好行为 , 而且盗跃也不能为非作歹了 。 善法是治国的公器 , 用才会产生效果 , 发挥作用 , 不用就是一个器物 , 没任何意义 。 韩非子自然是主张用 , 而且要严格使用和使用严格 , 让律法成为治国的核心甚至是治国主体 , 君臣只是主体的执行者 。 “度量信”很重要 , 国家律法要有社会基础 , 要获得民众的信任与信服 , 这一点很重要 。 依法治国在中国推行的难度不在于没有法 , 而是有法不依 , 执法不严 , 失去了公信力和社会基础 , 百姓转而去依靠和相信族规民俗 。 中国历史上 , 有很长一段时间 , 在基层民众中还是依靠族规民俗处理各类问题 。
执法必严的结果就是像伯夷这样人物不会丢失正确的观念 , 盗跖这样的大盗也不会做出有违行业规矩的事 。 执法必严必然会树立国家律法在社会与民众中的权威与威信 , 民众不敢违法 , 遇事首先想到的了找国家司法机关处理 , 而不是找关系按潜规则处理 。 法治在民众思想中处于中心位置 , 则“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 , 强不得侵弱 , 众不得暴寡 。 ”意思是:法制分明 , 贤人不能攫取不贤的人 , 强的不能侵扰弱的 , 人多的不能欺负人少的 。 依法治国 , 执法必严 , 违法必究 , 各行和业的从业者 , 各类各色的人都按规矩(规则与规范)办事 , 都不逾越所处环境中的各类规定 , 不损害与侵占他人权益 , 社会自然和谐共生 。 韩非子的“贤不得夺不肖 , 强不得侵弱 , 众不得暴寡 。 ”这一点很具有现实意义 , 许多社会问题就是贤夺不肖 , 强者侵弱 , 众者暴寡 , 无所谓公正公平 。 这是典型的弱肉强食的森林法则 , 是动物级别的野蛮行为与思想 , 没有一点人道主义与人类文明 。
【度量信则伯夷不失是 , 而盗跖不得非;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 , 强不得侵弱 , 众不得暴寡 。 】
文明的体现是秩序 , 秩序来自于制度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这意味着在法律面前只有公民 , 没有具体的人(特殊性) 。 一切个体的特性都不能成为逃脱法律制裁的原因 , 不能因为你是贤者、强者、众者就法外开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