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健康|预印本注水了吗?,医疗论文井喷( 二 )


但这也引起了新的批评 。 《国外科学数据开放获取研究》一书中提到 , 出版商通过垄断学术资源获取超额利润 , 严重影响了科学知识的自由传播 , 阻碍了知识生产能力的提高 。 根据EBSCO信息服务公司对2008-2012年美国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的调查显示 , 五年间学术期刊价格上涨超过28% , 远超过消费指数增幅 , 造成了图书馆的“期刊危机” 。 即使在电子期刊出现后 , 出版商也设立了许多限制 , 将图书馆订购的电子期刊使用限制在订购机构的局域网内 , 形成所谓的“许可危机” 。 过去几十年中 , 数字期刊的订购费用增幅远高于通货膨胀率 。
与危机相伴相生的是革新 , “开放获取”(openaccess)运动席卷了全球学术界和出版界 。 2001年12月 , 《布达佩斯开放获取倡议》通过 , 它明确了开放获取的内涵 , 同时提出将作者自存档的预印本和开放期刊作为开放获取的两种基本实现策略 。 随着“开放获取”理念的普及 , 众多投资机构和政府发布了强制性政策 , 要求政府资助的研究人员允许其论文开放获取 。
预印本的出现进一步打破了游戏规则 。 研究者可以先把未经评审的学术论文直接发布到一个网络开放平台上 , 通过基本审查后便可以供同行、公众或媒体免费访问和使用 。 同时 , 这些预印本论文又可以提交给学术期刊 , 通过同行评审后作为学术论文正式发表 。 将论文发布到预印本平台的作者们 , 还可以根据同行修改的意见修改初稿 , 并在预印本服务器上进行多次更新 。
一般认为 , 最早的预印本平台是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LANL)在1991年建立的arXiv.org , 目前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维护和运营 。 迄今该平台已经储存了数学、物理学和计算机科学方面的论文超过50万篇 , 均可开放获取 。 但根据《科学》杂志2017年的报道 , 生物医学界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这项实践 。 1961年开始 ,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一位70岁的行政长官ErrettAlbritton组建了一个“信息交流小组”(IEG) , 由在同一子领域工作的科学家组成 。 参与者将论文手稿发送给NIH , NIH将其复印并邮寄给小组成员 。 就像今天的预印本平台一样 , 这个想法是为了促进科学家之间的交流 , 并在研究结果发表在期刊上的几个月前将其传播出去 。
此后的五年 , NIH成立了七个交流小组 , 共有3663名来自美国和国外的成员 , 交换了2561份备忘录 , 其中一半以上的论文还没有被期刊同行评审 。 这些文件被认为是机密文件 , 但如果作者允许 , 可以在组外提交 。 参与该计划的一名研究员提到 , 由于商业和非营利期刊出版商的反对 , 该项目没有持续下去 。 1966年 , 美国免疫学家协会称IEG对免疫学期刊来说是“真正的危险” 。 当年年底 , 13家生物化学期刊表示 , 不接受此前通过IEG备忘录共享的论文 , IEG被迫关闭 。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 , 预印本平台不断涌现 。 继1991年出现的arXiv.org之后 , 2013年4月PeerJPreprints成立 , 成为当时首个生物及生命科学领域的预印本平台 , 但该平台后于2019年9月底停止接收预印本 。 2013年11月 , 由美国冷泉港实验室成立的生命科学预印本平台bioRxiv上线 , 不断发展壮大至当今最大的生命科学领域预印本/p>
大多数预印本平台挂靠于高校之下 , 比如物理学领域的arXiv.org由美国康奈尔大学提供支持 。 还有一些则隶属于期刊出版商 , 比如2019年4月外科开放科学平台(SurgeryOpenScience)属于荷兰出版商爱思唯尔(Elsevier) 。 近几年 , 诸如盖茨基金会及维康信托基金会等关注科学开放的慈善基金会也相继设立了开放研究平台 。
【财新健康|预印本注水了吗?,医疗论文井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