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信息|浙江省名校联盟2020届新高考研究卷语文试题(四)( 二 )


高考信息|浙江省名校联盟2020届新高考研究卷语文试题(四)
本文插图

(1)用一句话概括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 , 不超过20字 。
(2)根据图示 , 从“供给侧结构层次”的角度 , 简要说说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思路和要求 。 要求:体现流程图主要内容 , 语言简明、准确 , 不超过80字 。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下面小题 。
材料一:
京杭大运河南起杭州 , 北至北京 , 流经浙、苏、鲁、冀四省及京津两直辖市 , 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 全长约1797公里 , 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 , 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 , 并且使用至今 , 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 , 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 2014年 , 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大运河文化 , 属于独一无二的“活”的文化遗产 , 包括大运河物质文化和大运河非物质文化 。 前者是指在开凿、经营大运河过程之中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 , 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大运河非物质文化 , 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 , 包括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心态文化层 。 大运河文化 , 蕴藏着丰富的古代信息 , 对研究古代中国社会、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外交、民族等领域而言 , 是一部“大运河百科全书”;对研究各个民族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文化态度、审美价值等传统文化概念而言 , 是一座“运河博物馆”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大运河文化特点归结“它代表了人类的迁徙和流动 , 代表了多维度的商品、思想、知识和价值的互惠和持续不断的交流 , 并代表了因此产生的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流与相互滋养 。 ”
(摘编自张田《悠悠运河情 璀璨文化路》)
材料二:
大运河文化 , 是“运河城市群域性文化” 。 大运河开凿出了一个新的大环境 , 把若干小的割据的自然环境贯通成为一个体系 , 转化成人文环境 , 这直接刺激了“运河商业城市群”的兴起:北京、天津、沧州、德州、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嘉兴、杭州……在这个线形的城市带上 , 形成了著名的发达的“运河社会区域经济” , 如古代“南粮北运”“盐运”通道、现在的“北煤南运”干线、当代的防洪灌溉干流等 。
大运河文化 , 可分为三个层次:高级文化 , 包括建筑、文学等;大众文化 , 指沿途习俗、仪式、衣食住行、生活方式等;深层文化 , 指价值观取向 , 即黄河文化延伸出来的那种民族精神 , 早已渗透在大运河文化深处 。 那么 , 大运河文化作为一种活化石文化 , 必然把大运河精神回归成一种活化石 , 因为她与中华民族精神同根同脉 。 运河高级文化 , 是没落的封建时代的产物 , 而运河大众文化却植根于运河深层文化里 。 运河深层文化概念 , 则以一种习俗或生活方式 , 依旧存活于运河民间、运河文化遗址、优越的经济条件和人文环境之中 。
(摘编自姜师立《中国大运河文化》)
材料三:
大运河为历代皇朝大一统局面的最重要的政治纽带 。 它驾驭南北 , 政局总揽全国 , 维系中央集权 。 隋唐政权北移 , 到元明清 , 大分裂始终未出现 , 证明了大运河文化的同化作用是存在的 。
大运河文化具有包容性、统一性、开放性、凝聚性和向心性 。 大运河在沟通物质交换的同时 ,大大削去了地域文化的不平衡 , 以黄河文明为中心 , 同化融合了多民族文化差别 。 由此 , 把东南文化、岭南文化、江南文化、齐鲁文化、中土文化、江淮文化、黄河文化、燕北文化、西部文化等等几乎全部文化错综融会在中国传统思想悠久的时空里;同时 , 也形成了独特的大运河文化 。 大运河文化与其周边文化 , 始终以长安、洛阳、开封、杭州、北京为文化中心 。 换言之 , 大运河文化脱离不开其母体——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大一统文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