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都市网|八百里皖江“第一镇”汇口:诉不尽桑落洲的前世今生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八百里皖江“第一镇”汇口:诉不尽桑落洲的前世今生
汇口与桑落洲 , 也许只有一首诗的距离 。
“莫问桑田事 , 但看桑落洲 。 数家新住处 , 昔日大江流 。 古岸崩欲尽 , 平沙长未休 。 想应百年后 , 人世更悠悠 。 ”追溯汇口镇的历史起源 , 唐代诗人胡玢在《庐山桑落洲》中描写的情景 , 就是对汇口镇前世今生的真实写照 。
宿松都市网|八百里皖江“第一镇”汇口:诉不尽桑落洲的前世今生
本文插图

大江东去 , 江水滔滔 。 细细品味汇口古镇 , 你就会被拽进属于古桑落洲的世界 。
位于皖鄂赣三省结合部 , 素有八百里皖江“第一镇”之称的汇口镇 , 原是古桑落洲的一部分 , 曾属江西九江府德化县管辖 , 今汇口集镇一条街和一条主干道被命名为“德化街”“德化路” , 这是为汇口留下的历史印迹 。
1914年 , 民国政府为避福建、四川辖县之同名 , 改德化县为九江县 。 1936年 , 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孔祥熙为解决两省(江西省、安徽省)两县(九江县、宿松县)修堤防汛矛盾 , 提出划江而治 , 将九江县桑落乡划归宿松县管辖 。
宿松都市网|八百里皖江“第一镇”汇口:诉不尽桑落洲的前世今生
本文插图

宿松都市网|八百里皖江“第一镇”汇口:诉不尽桑落洲的前世今生
本文插图
鸟瞰汇口街

关于桑落洲名字的来历 , 清同治十一年《德化县志》古迹中载:“桑落洲古即是名 , 因植桑者多 , 葚熟取以酿酒 , 味最美 , 故典中有桑落酒 。 ”此外 , 当地还有一种传说 , 汉武帝南行巡狩到此 , 在寻阳江射中了一条蛟 , 在江心洲上把蛟给煮了 , 喝了当地人用桑葚酿的酒 , 因酒的味道甚美 , 赐名“桑落酒” 。 后来 , 人们就将该洲称作桑落洲 。
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郑先红、李艺 , 都是汇口移民的后代 , 两人都热衷于地方文史研究工作 。
郑先红介绍 , 据《九江府志》记载 , 桑落洲原是长江中游泥沙淤积成的一个沙洲 , 几经沧桑 , 沙洲南岸不断崩塌 , 北岸河道淤塞 , 逐渐与长江北岸连成一片 。 桑落洲处于鄱阳湖和长江交汇处 , 上通川渝 , 扼两湖 , 下通江浙 , 控两江 , 属军事要冲 , 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 公元200年 , 东吴名将周瑜在桑落洲操练水师 , 修建城池 , 打造九宫八卦阵 。 在赤壁大战时 , 东吴大将程普跟周瑜为左右都督 , 在桑落洲驻扎 。 程普军队扎营的地方 , 被后世称之为程家营(程营乡、程营村的来历) 。 东晋的卢循、刘裕与刘毅 , 南朝的陈霸先与王僧辨 , 元朝的余阙与赵普胜 , 明初朱元璋与陈友谅 , 清朝曾国藩的湘军与石达开、陈玉成的太平天国军 , 民国李烈均与汤芗铭等等曾多次在此挥师对垒 , 铁血鏖兵 , 在这里留下了如程营、郭营、桂营、韦营、七百户营等许多带有战争痕迹的地名 。
漫步在长江外滩 , 汇口镇的清幽与宁静 , 别具一格的岁月底蕴与文化熏陶 , 总有一个转角让你放慢脚步 。
李艺介绍 , 生活在汇口镇的居民 , 基本都是移民的后代 , 有的移民是在战争中从军营里留下来的将士及其家眷 , 有的移民是从外地逃荒逃难过来的 , 有的移民是从外地“躲反”(躲避战乱)过来的 。 汇口移民经历了两大重要历史时期 , 一是明朝初期 , 由于战乱 , 原居民大都逃离家园 , 这里地广人稀 , 朝廷安排军队在此拓荒种地 , 实行军屯 。 据说曹湖、王湾等地王姓人家 , 就是当年屯垦士兵的后裔 。 期间 , 还有不少人家是从江西各地奉诏移民的 。 二是民国时期 , 从安徽庐江和枞阳、桐城逃荒逃难过来了不少移民 , 分别聚居在今团结村、西湖村、三洲村 。 在兵荒马乱的岁月 , 社会动荡不安 , 人们居无定所、四处逃难 , 荒无人烟的桑落洲便成了江边避难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