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艾伟:人心即宇宙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艾伟:人心即宇宙
即日起至2020年6月5日
前100位关注《中篇小说选刊》抖音号的朋友们
【王阳明|艾伟:人心即宇宙】将获赠一本《中篇小说选刊》
人心即宇宙
文 | 艾 伟
在去福清的高铁上 , 我正在看一本与王阳明有关的书 , 湛若水在王阳明的墓志铭中写到 , 王阳明三十四岁前溺于任侠 , 溺于骑射 , 溺于辞章 , 溺于神仙 , 溺于佛事 。 在湛若水看来 , 这是王阳明创造“良知”说前的误入歧途 。 也许湛若水在此想构建一个戏剧性的叙事 , 人生的转折带来生命升华 。 可细想起来 , 生命哪里会有什么突变 , 一切始 , 都是因 , 人生走过的每一步皆为因 , 才有最终的果 。 从这个意义上说 , 也许正是有了王阳明年青时的“五溺” , 才有了后来所开创的“心学” 。
1519年 , 王阳明本来是要去福建剿匪的 , 在去福建的半路上 , 江西的宁王叛乱 , 他只好折返 。 他迅速平定的宁王朱宸濠之乱 。 我在去福清的路上读到这一段 , 还是感到亲切 。 想起王阳明那时候坐的是马车 , 去福建应有漫长的路要走 , 而我在高铁上 , 不到三个小时就到了 。 我不知道他后来有没有去福建 , 如果他去了 , 或许他会高兴的 。 我一直觉得王阳明是个对世间万物充满好奇心的人 , 况且距福州不远处的福清有他曾“沉溺”过的深厚的道释文化 。 他的心学虽然在儒学的框架里 , 但处处可以见出多种文化基因的交汇融合、重新整合的痕迹 , 在生命意义上是对自我的一次解放 。
福清的石竹山是道教名山 。 道教是本土之教 , 以“道”为最高境界 。 所谓的道 ,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万物的规则 , 从宗教意义上理解就是本源或者至善 。 凡事要符合天道 , 而正是“道”规范了我们的行为 , 人心若符合天道 , 便会长寿 , 成为神仙 。 石竹山的道教文化更是以“梦”而闻名 。 石竹山道院构筑在石竹山南麓半山腰的悬崖峭壁上 。 道院主神殿仙君楼便是祈梦活动的主要场所 。 徐霞客在游记中明确记载此地为“祈梦灵异之所 。 ”传说 , 在此住上一晚 , 便有梦降临 , 让我们得以窥探自己深不可测的命运的冰山一角 。
在王阳明那里 , “道”即是“理” 。 王阳明认为人心就像宇宙天道 , 用他的话说就是“心即理” 。 他说 , 我们的心就像一面光亮的镜子 , 可以照见世间万物 , 这就是“良知” 。 但由于我们的欲望 , 镜子免不了锈迹斑斑 , 所以我们要时时擦拭 , 这个过程叫“致良知” 。 只有我们把镜子擦干净了 , 我们才能成为圣人 。 不得不说 , 阳明学说和道教渊源颇深 。
距福清约十公里的海口镇的弥勒岩山麓 , 有一高大石佛盘膝而坐 。 公元1341年 , 这里的人们开始凿造这座弥勒造像 , 到1368年才完工 , 历经27年 。 弥勒佛由整块花岗岩就地琢成 , 妙相天然 , 露腹袒胸 , 650年后我站在造像前面 , 岁月的包浆使佛像更显慈悲庄严 , 望之令人生心欢喜 。
值得一提的礼佛的过程 。 有一阶梯通向佛像 , 需爬过一道小岭 。 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佛的头部 , 慢慢佛身才一点一点显现 , 直至完整呈现 。 这个过程 , 极具意义 , 可以算得上参佛的一个特别的仪式 。 仪式感是重要的 。 这一过程就好像在向我们昭示 , 生命就如参佛 , 只能经历岁月的流变 , 我们才能慢慢领悟到生命的真理 。
在札幌 , 建筑师安藤忠雄设计了一个巨大的、由薰衣草覆盖着小山 , 山顶上开了一个洞口 , 露出大佛的头像 。 整个佛像藏在山体之内 。 想要看到佛像的其它部分 , 游客必须穿过40米长的隧道 , 通向围绕雕像的圆形大厅 。 只有到了佛像的脚下 , 仰视 , 才能看到佛像的全身 , 大佛的头像正好与蓝天白云相映 , 光线从佛顶射入 , 明暗对比下大佛极具庄严 , 带着某种启示意义的神圣性 。 参佛的过程变成独特的仪式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