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怀王』别再传“张仪欺骗楚怀王”了( 二 )
也就是说 , 这一年的态势是战国“世界大战”又要爆发了 , 都说不清这是第几次战火烧遍全国了 。
▲前313年世界大战前夕
既然是世界大战 , 不要以为没提到的国家就会闲着 , 而且上述所说的事情 , 居然还都不是当时最大的焦点 。
最大的焦点 , 在燕国 。
前318年 , 燕王哙不知道脑子哪里出问题了 , 居然玩了一出将王位“禅位”给国相子之的闹剧 。 燕太子平自然不爽 , 于前315年在齐国的暗地支持下和子之相互开战 , 燕国开始内乱 。
最终太子平落在了下风 , 于前314年向齐国求援 。
此时秦韩应该正在进行岸门之战 , 韩国是齐国的历史盟友(参考马陵之战) , 但在内部讨论后 , 齐国还是决定放弃救援韩国(这也是之后韩国抛弃齐国、投靠秦国的主要原因) , 出兵燕国 。
在名将匡章的指挥下 , 尤其是燕国老百姓因对上层失望而采取不抵抗配合 , 齐国居然轻轻松松地就灭掉了燕国 。
这对当时的国际社会无疑是巨大的震撼 , 是其它各国都不能接受的事情 。
尤其是赵国 , 它与齐燕两国相邻 , 齐国吞并燕国 , 怎么说都是赵国的巨大战略失败 。 当时赵国国君是有名的赵武灵王 , 他当然不能坐视 , 立刻发起强力反制 。 而包括秦国、楚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也都明里暗里地支持赵国和燕国 , 希冀将齐国从燕地驱逐出去 。
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 , 尤其是攻占燕国后齐军的滥施暴行激起了燕国老百姓的强烈愤慨 , 估计各种暴乱乃至游击战此起彼伏 , 齐国内忧外患之下 , 没有办法 , 只好退出燕国 , 默认燕国复国 。 赵武灵王从韩国请回燕公子职 , 派兵送回燕国继位 , 是为燕昭王 。
这就是大概前314-前313年燕国的局面 , 虽然这一块没有打大仗 , 但显然它才是当时国际社会的最大焦点 。 而这两年中 , 齐军和赵军一直在燕赵边境紧张对峙 , 局势不是没有一触即发的可能 。
南方的越国也没闲着 , 当时的越王无疆看着中原大乱 , 蠢蠢欲动 , 打算趁火打劫 。
越国的进攻对象只有两个 , 齐国和楚国 。 越国最先是计划北上进攻齐国 , 对此有说法是被魏国撺掇 。 因为越国是晋国对抗楚国的历史盟友 , 晋国解体后就由魏国续上了这个传统友谊 , 当时魏国在东侧被齐宋联军包围 , 越国若是出兵攻齐 , 自然是对魏国的有力解围 。
但是 , 在齐国的“忽悠”下 , 越国居然调转枪头 , 向西进攻了楚国 。 据说齐国的说辞是“楚国现在分兵多路 , 正是内部空虚的时候 , 你们还是抓紧去打楚国吧!”(《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其实当时齐国就不空虚么?如前所言 , 楚国分兵两处进攻秦韩 , 但齐国也分兵两处啊 , 分别在魏国煮枣和燕国 。 但越国就是听信了齐国 , 估计私下里没少拿到好处 。
大概是觉得对魏国很不好意思吧 , 越国次年给魏国送去了战船三百、箭五百万支 , 还有犀牛角、象牙等物品 。 (《竹书纪年》)
以上便是这两年的国际大势 , 看起来可能有些纷乱 , 其实没那么复杂 。 概括一下就是齐国灭了燕国 , 成为国际社会的众矢之的;秦国通过对三晋的轮番战争和外交行动 , 主导成立了针对齐国的秦魏韩赵燕五国联盟;在这种形势下 , 楚国选择和齐国结盟 , 实在是太自然不过的事情 。
而两大联盟相互对峙 , 开战在即 。
▲前313年战国大势图
二、楚国的外交抉择
弄清楚了这个历史大背景 , 我们就能明白两个基础情况:
一、齐国因为攻灭燕国的巨大成功 , 成为了五国联盟的头号敌人 , 这也是秦国和魏国等国坚决联合、对抗齐国的根本原因 。
二、正因为要先打齐国 , 张仪出使楚国的终极使命是拆散齐楚联盟 , 为攻打齐国营造更好的战略态势 。
但是很显然 , 当时的楚国都已经在西侧进攻秦国的商於之地 , 别说拆散齐楚联盟 , 想让楚国退兵乃至保持中立都难度极大 。
推荐阅读
- 高会民TB|为何秦惠王去世后张仪却能躲过清算呢?,秦孝公去世后商鞅遭殃
- 历史谈笑阁|不仅仅是放羊娃而已,楚怀王熊心很软弱吗?这四点说明其恐怖实力
- 天人合一|商鞅遭车裂,白起被赐死,张仪为何能全身而退?,都是秦国功臣
- 逸远书局|可他发威差点灭了秦国,岂是无能之辈!,都说楚怀王昏庸
- 琳琳说历史|却不敢扣押赵惠文王呢?,为什么秦国敢扣押楚怀王
- 百川向洋|张仪历史上唯一失败的一次辩论——司马错论伐蜀
- 馨晨复语|一个谎言让楚国付出惨痛代价,秦国第一能嘴张仪害苦楚国
- 浩渺烟波之|屈原悲催了,当楚怀王遇见张仪
- 小魏说|与其投其所好,不如做好自己,张仪和孟子的区别
- 小魏说|为什么骗局总能骗人?不是骗子厉害是贪心的人太多,张仪游说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