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阵痛中回归免费模式 阅文合同争议求解

作者: 陈汉辞
[ 2018年 , 主打免费的米读小说与连尚免费读书上线 , 当年 , 前者拿下500万日活跃用户数 , 后者也突破300万 。]
[ 戏剧性的是 , 米读与连尚创始团队多是出身盛大的老人 。 他们在2018年重聚 , 很快让免费阅读成为移动应用市场上的一匹“黑马” , 搅动了被阅文集团锁定的网络文学格局 , 让更多互联网巨头再次将目光投向免费模式 。]
4月底 , 被称为“网文教父”的吴文辉退居幕后 , 离“面向大海 , 读书看花的理想更近了” , 但阅文集团高层换血后 , 合同问题触及了网络作家的神经 。
【阅文阵痛中回归免费模式 阅文合同争议求解】5月初 , 以起点中文网作者为主的部分作者发起“5·5断更节” , 号召同行停止更新连载中的网络小说 , 以此抵制阅文集团推出的网传“新合同” , 以及所谓作者著作权归阅文所有、阅文能将作者作品免费发布、作者与平台属于“劳务雇佣关系”等“新政” 。
面对争议 , 阅文集团回应称 , 合同是2019年9月推出的 , 而新管理团队对著作权授权和利益分配模式、免费模式的推行机制、作者与平台关系等问题给出了解释 。 对于现有合同相关争议 , 阅文集团表示 , 将在1个月内推出新版合同 。
“对于一家企业的抉择 , 只要在法律范畴内 , 本身无需太多评判 , 如果放在整个数字内容产业领域 , 发展已经20多年的网络文学若再次进入免费模式 , 是一种倒退还是一种前进 , 这是值得深刻思考的 。 ”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认为 。
付费模式胜出
和8年前离开盛大文学时一样 , 此次从阅文集团荣退 , 吴文辉没有做出任何回应 。
追随者们认为 , 吴文辉用付费模式 , 坚守着平台、作者、读者三者之间的平衡 。
时间倒回1995年 , 万维网刚露曙光 , 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迅速投身这片处女地 , 纷纷建立BBS站点 。 就像一间间书屋 , 这群人通过转载收录经典名家作品 , 完成了通俗文学与网络的结合 。
当兴趣开始产生经济价值 , 敏锐的局中人搭建起了多个网络文学原创平台 , 榕树下、玄幻文学协会(起点中文网前身)等平台相继推出 。 各家都采取免费阅读模式 , 通过广告及介绍好的网文给出版社或是自行联系出版 , 来收取一部分代理费用 。 但随着网络泡沫的破灭 , 大型网站提供的免费空间越来越少 , 奠定网络文学基石的“梦想”二字 , 已经很难支撑起一份事业的生存与发展 。
压力之下 , 吴文辉带领的起点中文网在业界公开提出商业化设想 , 遭到不少抨击 。 2003年10月10日 , 平台正式推出第一批VIP电子出版作品 , VIP会员可以用0.02元/千字的价格(非VIP会员为0.03元/千字) , 阅读加锁的产品 。
从读者端收到费用后 , 起点中文网与作者以3∶7分成 , 毕竟缺乏激励机制 , 作品数量及质量很难得到保障 。
“推出阅读收费这一制度 , 同时解决了作者、读者、网站三方的问题 。 每位读者支付的费用很少 , 积少成多后 , 一部分作为稿酬 , 可以激励作者安心写作;另一部分 , 可以支持网站运营和发展 。 而读者通过付费模式 , 鼓励了越来越多好作品的出现 , 也满足了自己的阅读需要 。 ”魏鹏举认为 , 这是数字内容产业较健全的付费模式 。
收费实行一年后 , 起点中文网进入良性循环 , 注册会员100万人 , 作者团队达2万人 , 月均盈利额超过10万元 。 这种模式的成功也使得竞争对手争相效仿 。 不过 , 吴文辉曾说 , “就像自己养一个孩子 , 父母考虑的角度 , 就是希望他得到更好的教育和环境 , 而不是自身的利益 。 ”
凭借付费模式 , 起点中文网迅速发展 , 2004年 , 盛大全力加持 , 起点中文网实力大增 , 到2008年 , 包括起点中文网在内的整个盛大系 , 已经垄断国内网络小说80%的市场份额 , 吴文辉被业界称为“网文教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