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资料里不会有"弃老"习俗的记载

中国的正史里 , 二十五史里 , 所有我们普通人可以看见的官方资料里 , 都不会有“弃老”习俗的记载 。 不过 , 这并不意味着它不存在 。 它只是被主流社会实施了一种成功的信息控制 。 历史被阉割了 。我先请大家看一幅敦煌石窟的壁画:官方资料里不会有"弃老"习俗的记载
上图中我画了圆圈和箭头的部分 , 放大了是这样:官方资料里不会有"弃老"习俗的记载
这是瓜州榆林窟(属于敦煌区域 , 但不是我们熟悉的莫高窟 , 而是莫高窟的一个兄弟窟)第25窟北壁的弥勒经变图 , 根据考古研究 , 是中唐时期的画作 。 这个局部 , 画的是“老人入墓” 。身穿白衣的老者 , 白须飘飘 , 坐在一个仅能容一人的坟墓口 , 送别的亲属 , 纷纷掩面而泣 , 甚至有一位趴在地上跪拜 。 这位老人 , 是被送进去等死的 。根据谭蝉雪先生(著有《敦煌石窟全集(民俗画卷)》等))统计 , 敦煌石窟现存有39幅“老人入墓”图 。 最早的一幅 , 应该是这张 , 见于莫高窟第33窟南壁:官方资料里不会有"弃老"习俗的记载
在中唐时期一张“老人入墓”图里 , 是一个年轻人 , 推着手推车 , 送一个老人前往墓里 。 这幅画在莫高窟第474窟 , 大家去那里旅游时可以留意 , 请注意右下角小推车:官方资料里不会有"弃老"习俗的记载
我想强调一遍:在中国所有官方修订的正史中 , 都没有“老人入墓”这种丧葬方式的记载 。 但是 , 在敦煌壁画中 , 至少有39幅 。知道为什么敦煌是国家宝藏了吧?这里有不为人知的真实 。2020年5月3日 , 夜11点 , 一位女子赶到陕西省靖边县新庄派出所报警 , 神色匆匆 , 说丈夫昨晚用人力车把79岁的婆婆拉走了 , 今天凌晨2时许 , 又一人回到家中 , 不见了婆婆 。 问起来后 , 丈夫的回答很令她起疑 , 她一番查找没有找到老人 , 预感丈夫可能做了错事 。警方出动后 , 这位58岁的丈夫马乐宽承认 , 将母亲埋到了一个废弃墓坑里了 。 民警挖掘墓坑 , 听见墓穴里传来隐约的呼救声 , 连忙将老人救出 , 仍有生命体征 。 此时 , 老人已经被活埋了差不多三天 。 因为距离地面两米的墓坑中还有一些空间 , 保留了一点空气 , 得以保命 。 被解救之后 , 这位妈妈担心儿子被重罚 , 向警方谎称是自己爬进去的 。村民们介绍 , 马乐宽为人忠厚老实 , 与众人并没有矛盾 。 由此可见 , 并没有证据证明 , 马在日常中是一个表现大奸大恶的人 。 据村支书介绍 , 马乐宽一年务工收入是一万五六 。这是一个闭塞乡村中打零工的农民 , 月收入一千多元 , 从未看过一两千年前的敦煌壁画 , 但是 , 他作出了和敦煌壁画上第一幅“老人入墓”图一样的选择:用手推车推着母亲入墓 , 将她活埋 。这说明什么?说明有些事情 , 一直在现实中存在 , 持续地发生着 。 只是 , 我们不去记载它 。 即便记载了 , 也拒绝去传播它 。 即便传播了 , 也被集体阉割了 。这个时候 , 再看马乐宽埋母之处 , 回想一下前面的敦煌壁画 , 您是不是有点眼熟了:官方资料里不会有"弃老"习俗的记载
图自南方周末官方公众号 , 采访人员李在磊摄敦煌“老人入墓”图因为过多、过于惊悚 , 有不少学者写过一些论文 。 这些论文中 , 最多的观点是:“老人入墓”是弥勒信仰 , 是来自印度的习俗 , “是将佛教思想与中国儒家传统孝道思想完美融合的历史图像” 。真是睁着双眼瞎扯!世上有这样把老人送进墓中的孝道?之前我看过一位美国医生写的文章 , 记载了一个真实故事:有一位地方官员 , 因为看多了许多重症病人临死前插着很多管子的痛苦 , 就找这位医生 , 写下委托说 , 如果自己到了那一天 , 千万不要插管子 , 保守治疗 , 让自己平静死去 。 后来 , 这位官员真的重症了 , 医生们几次抢救后评估说 , 再做手术 , 不仅风险极高 , 而且即便手术成功 , 也会带来诸多并发症 , 会更痛苦 , 也无法阻止死亡 , 不如不做 。 照说 , 这时候该执行之前的理智嘱托了 , 可是 , 这位官员不知道哪来的气力 , 拽住医生的衣服说:请一定要手术 , 有一丝机会也一定要手术 , 所有办法都用 , 不要怕插管子 。畏死 , 是人性 。 这么多人自愿赴死 , 并成为习俗 , 这藏着多刺痛人心的往事?我们绝不能等闲待之 。许多学者认为 , 老人入墓图出现在弥勒经变中 , 说明这是信仰佛教的老人自己做出了选择 , 厌弃了世俗 , 到墓中去寻求佛教的真义 。 (鸠摩罗什译《佛说弥勒下生成成佛经》:“人命将终 , 自然行诣塚间而死 。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时世人民 , 若年衰老 , 自然行诣山林树下 , 安然淡薄 , 念佛取尽 , 命中多生大梵天上及诸佛前 。 ”)我们试试换几个角度思考:一 , 经多位研究者考证 , 敦煌石窟弥勒经变从隋朝(581-618)就开始出现了 , 但是 , “老人入墓”从盛唐时期(705-780)才开始出现在敦煌石窟弥勒经变中 。 如果说“老人入墓”来自印度 , 为什么没有在隋朝就出现 , 而是到一两百年后的盛唐才出现呢?我最能接受的解释是:佛教传入中国后 , 经过漫长的融合 , 将本地一些现实习俗也结合进来了 。二 , 在诸多壁画中 , 都有亲人们送上食物的情节 , 那么 , 假如老人在墓中一直待着 , 念经修佛 , 享用着亲人们源源不断的食物供给 , 一直也没有死去 , 那么 , 老人也就仍然没有摆脱尘世 , 与在家里念佛修行并无区别 。 所以 , 最可能的真相是:送进去就断绝了粮食 。三 , 如果说 , 老人们是因为修习佛经而参悟了生死 , 决意脱离尘世 , 那么 , 为什么这些图像中所展现的 , 却是亲人之间的念念不舍 , 以及对人世的留恋呢?这不科学 。因信仰弥勒而自请入墓 , 只是一个好听的说法 。 正比如日本电影《楢山节考》中一样 , 老人一到60岁就丢弃到山上 , 理由是“供奉山神” 。 之所以送老人“入墓” , 是因为当时很多家庭养不起老人 , 或者认为老人没用 。马乐宽的妈妈获救之后 , 也撒谎说是自己爬进去的 。 不是吗?这个谎言只是“修佛”老人入墓的低配版 。敦煌 , 就这样保留了最真实的世界 。在中国 , 有瓦罐坟的传说 。 民间至今还流传着版本不一“斗鼠记”:古代 , 老人一到60岁就要送到某处等死 。 有一官员的父亲 , 到了六十岁了 , 但这位官员极其孝顺 , 舍不得丢掉生父 , 就花钱为父亲打造一个窑 , 把父亲藏起来 , 每天送吃送喝 。 一日 , 父亲见送饭的儿子闷闷不乐 , 就问为什么 。 儿子说 , 有个外邦送来一只巨大的动物 , 形状似鼠 , 没有能降服它的动物 。 外邦由此要挟皇帝 , 要我们向他们称臣 。 老人告诉他 , 准备一只九斤半狸猫 , 必能降服此物 。 此人依此而行 , 化解危机 。 皇帝问清一切 , 便觉老人对社会还是有用的 , 取消了到60岁用“瓦罐坟”活埋老人的规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