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清朝以来齐齐哈尔的酒习俗和文化( 四 )
1914年 , 商人马子良在海山胡同开办了聚源永粮栈 , 同时兼营油坊、豆粕、烧锅酒 。1923年9月 , 王玉天投资1.2857万元(银元) , 以马子良为经理,用工70人 , 正式创办聚源永烧锅 , 专业生产高粱酒 , 开启了齐齐哈尔人饮酒的专项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聚源永烧锅创设后 , 齐齐哈尔陆续又有酒厂开设 。据齐齐哈尔日本领事馆出版的《满洲情况》记载 , 到1915年 , 黑龙江省有烧锅约150余家 。据《齐齐哈尔市政概要》记载 , 1943年前后 , 日伪加强谷物控制 , 采取紧急措施 , 合并齐齐哈尔市原有的烧锅 , 剩余聚源永、裕泉涌、龙江泉三家烧酒工厂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传说旧时聚源永号称“南烧锅” , 裕泉涌号称“北烧锅” 。裕泉涌烧锅的“把头”是河北容城人 。他介绍了很多河北容城人进入南、北烧锅工作 , 许多人成为酿酒技师 。到1946年前后 , 烧锅业再次兴起 , 出现了万源长烧锅 , 以及天德合、天德永、醴泉居、同兴居等小烧锅 。齐齐哈尔光复后 , 政府加强酒类控制 , 合并兼营 , 只留下聚源永、裕泉永 , 最终两家合并 , 成为齐齐哈尔制酒厂 , 也就是后来的北大仓 。
作为品牌 , 北大仓酒成名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 。之所以受到大多齐齐哈尔人的青睐 , 一是原料好、水质好、酿造技艺精湛;二是口味以酱香型为主 , 味道醇厚、色泽金黄 , 回味绵长;三是北大仓酒接地气、流传故事多、名人轶事多、科技含量高;四是饮酒习惯使然 。
齐齐哈尔人一度喝过其它地产白酒 , 但比较中意的还是北大仓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化」大清朝以来齐齐哈尔的酒习俗和文化】附:齐齐哈尔的酒局
在齐齐哈尔 , 酒局如同战局 , 酒场既是战场 。不论城乡内外 , 也不论层次高低 , 老少爷们大多是在酒局中冲杀过来的 , 老娘们中也有一批酒场“英雄” 。
说是战局 , 首先 , 齐齐哈尔具备战局的条件 。齐齐哈尔是中国白酒的大本营之一 , 高档的如部优“北大仓”、“富裕老窖”系列 , 中档如“黑土地”、“依安白”、“玉酒” , 低档还有小酒坊自酿小烧 , 无一不全 , 且产量丰厚 。啤酒除明月岛(被雪花兼并)系列外 , 县区的小啤酒厂大部分被外埠大牌兼并 , 灌装着人家的啤酒 , 销往全国各地 。其它红酒、黄酒不在齐齐哈尔生产范围之内 。而朝鲜饭店的米酒只在饭店中引用 , 不在大众酒局之中 。加之外地高中低档各种酒类的进入 , 齐齐哈尔每年酒类销售在全国也是遥遥在前 。如此 , 具备了战局的武器条件 , 可以为进入战局的每个人提供有力的“杀伤性”武器 。
再说 , 战局中的主角 。也许是地域条件造就了齐齐哈尔人对酒的承受力 , 严寒、风沙、食性、习性、人性决定了人们对酒的渴求 。自古以来 , 在这里繁衍生息的达斡尔人、蒙古人、满族人、朝鲜人......大碗饮酒 , 大块吃肉 , 唱着酒歌、舞着酒步、豪饮于马背 , 驰骋于草原 , 不醉不归......;流人们浅吟低唱 , 向南凝望 , 泪眼婆娑......;将军和战士醉卧沙场 , 志在四方...... 。如今的齐齐哈尔人 , 在酒局中交往 , 在酒局中休闲 , 在酒局中表达着情感 。这个战局中没有平常中所说的敌人 , “敌人”恰恰是朋友 , 甚至是自己 。
在齐齐哈尔 , 不会喝酒肯定是一大缺陷 。因此 , 即使不善于喝酒也要硬挺 , 直到喝倒 。南方人对东北人的饮酒方式是惧怕的 , 敢于叫板的很少 。
推荐阅读
- 汽车|166亿!能否缓解大众的新能源焦虑症?
- 本市文化|书法家刘建民作品欣赏《登鹳雀楼》
- 生肖文化|在闰四月,运势扭转乾坤,有幸运之神辅助,升官发财的3个属相
- 文化纵横|潘岳: 对文明“根性”的严重误解, 是今天中西之争的最大问题 | 文化纵横
- 东湖|武汉东湖虽比杭州西湖大,但文化底蕴却不如西湖,事实并非如此
- 苏丹卿|东湖虽比杭州西湖大,文化底蕴却不如西湖?楚风浓郁下的武汉胜景
- 贺贺-贺小唏|你知道老成都的茶馆文化吗?一盏热茶几个好友,生活难道不巴适?
- 环球网旅游精选|波哥带你看世界: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中国宗教艺术的经典杰作
- 龙门镇|贵州首家武侠文化小镇,不仅门票免费,而且还是绝佳的避暑地
- 黄河|黄河文化主题公交站台亮相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