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网放弃私有云?华为云回应一切( 二 )


在Cloud&AI BG成立之前 , 华为内部已经对高度定制化的业务有分歧 , 就像任正非所言 , “过去按客户定制 , 限制死了我们的能力 , 一个个小的软件包 , 不可复制 , 不可拷贝 , 不能重复销售、多客户共用 。 业软走的失败道路 , 我们坚决不能再走 。 ”任正非所说的部分就是华为私有云目前要放弃的部分 。
Cloud&AI BG成立说明华为云当时初步捋清了统一公有云和私有云的决定 , 要知道 , 最早华为Cloud BU成立只做公有云 , 新BG意味着双方人马合并 , 产品重新梳理 , 以一个品牌面向客户 , 华为私有云和公有云不再“打架” 。
但是 , 华为云的发展目前也不能说完全清晰 , 比如企业BG和Cloud&AI BG的竞争关系 , 过去企业BG作为前端业务界面 , Cloud BU是后端技术界面 , 一前一后协作 , 而现在则是并行 , 企业BG和Cloud&AI BG之间的边界在哪 , 尚未完全清晰 , 后续两大BG之间或有变动 。
放弃“低效” , 华为不想再搬砖
对于放弃私有云的业务 , 郑叶来今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 私有云业务相比两年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过去客户需要的服务是稳态的 , 可以用软件打包交付 , 近两年数字化进程加速 , 新技术层出不穷 , 互联网驱动业务变化 , 客户需要的新特性很难用软件包一年升一次级的模式完成 。
“华为私有云团队试图努力满足新需求 , 最后发现是理想状态 , 实际做不到 。 ”郑叶来说道 , 客户和我们都很痛苦 , 近两年华为一直在思考 , 最终和客户达成共识 , 华为内部也经历了很多的论证 , 今年上半年迅速达成一致 。
对互联网企业来说 , 云计算是最低效的业务 , 对华为来说 , 私有云比公有云还要低效 , 华为没有理由不向上一步 。
雷锋网了解到 , 数据库这类产品 , 做纯定制化的产品和做通用产品相比 , 所需付出的人力等各方面成本差别并不大 , 但是收益却天差地别 , 定制化意味着客户范围有限 , 所以单价高才能收回成本 , 通用产品则能大大扩张客户数量 , 把客单价压低 。
AI财经社援引一位华为员工话语 , “大公司要做大公司的生意” , 雷锋网对此十分同意 , 战略决定业务 , 华为要把云培养成为一个面向未来的营收 , 首先得为云业务找到一条最宽的路 。
根据信通院数据 , 2018年我国私有云市场规模达525亿元 , 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稳定增长 , 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172亿元 。
市场空间决定了华为私有云的上限 , 不做改变 , 华为私有云最好的发展 , 大概率只能成为一个几百亿元人民币的业务 , 而且和华为公有云业务形成竞争 , 两者互相损耗 , 在公有云成立之后 , 华为私有云的Fusion系列也多次演进 , 推出不同的产品来满足需求 , 变得复杂化 。
云计算本质是IT的未来 , IT市场总体规模以万亿计算 , 同样资金投入做私有云还是转向赛道 , 这是小学数学问题 , 哪怕华为云只取IT市场的10% , 也要远远大于私有云的天花板 。
而且私有云投入以硬件为主 , 占到70%左右 , 华为私有云售卖是以软硬搭配模式 , 华为的硬件强于软件不是什么秘密 , 使用华为服务器的人不一定使用华为的系统软件 , 私有云客户大多使用硬件买断 , 软件license(授权)的模式 。
在系统软件这一层 , 国内厂商还处于追赶的过程中 , 阿里、腾讯和华为等都在追赶Vmware和Oracle等国外厂商 。
有没有能快速追赶的方法?AWS是个参考 , 作为云这一业务迄今为止的最佳实践者 , AWS最初只做公有云 , 但在2019年开始推出混合云模式的Outposts , 风向已经变化 。
Outposts的形式是将AWS 基础设施、AWS 服务、API 和工具扩展到客户数据中心 , 同时链接到AWS公有云 。 国内公有云厂商阿里云、腾讯云等比AWS还要早推出公有云版本的私有云部署模式 , 阿里云的专有云 , 腾讯云的Tstack等等产品 , 因为国内客户比国外更青睐私有部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