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如何靠“小人”治天下?
三水小牍
一、盛世
班固在史书中盛赞汉武帝时期人才济济的兴盛景象 , 云:“汉之得人 , 于兹为盛 , 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完宽 ;笃行则石建、石庆;质直则汲黯、卜式;推贤则韩安国、郑当时;定令则赵禹、张汤;文章则司马迁、相如;滑稽则东方朔、枚皋;应对则严助、朱买臣;历数则唐都、洛下闳;协律则李延年;运筹则桑弘羊;奉使则张蓦、苏武;将率则卫青、霍去病;受遣则霍光、金日磾 , 其余不可胜纪 。”
与历史上的其他帝王相比 , 汉武帝大概是最少受“传统”约束的一位 , 也许对他来说 , 根本就没有什么必须遵循的“传统” 。武帝本人的头脑其实是多元的混合体 , 其中有儒家的政治理想 , 法家的权谋治术 , 也有方术神仙家的迷信 , 处处折射出那个时代特有的多彩和生机 。他崇尚文学 , 也醉心于武功 , 追求长生不老更是他一生的梦想 。他身上既体现了那个时代最为“精英”的文化 , 也集中了那个时代最为“底层”的愚昧 。作为天下至尊 , 他从不缺乏勃勃雄心、丰富的想象力和坚强的意志;于是 , 在他身边很快聚集起一批形形色色的 , 非常“小人物”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武帝按照前朝成例 , 下诏求贤 。凡有一技之长者 , 几乎都能找到进身之阶 , 或由地方诸侯、官员举荐 , 或只身闯京城 , 拉关系 , 找门路 , 只要能想方设法让皇帝知道你是个人物 , 多少都能捞到一官半职 。当时的热闹景象 , 用班固的话来说 , 那是“群士慕向 , 异人并出” 。这样的求贤诏在武帝时期几乎每隔几年就有一道 , 各地的“异人”也源源不断地被输送到朝中 。这些人最初多是在皇帝身边做侍从顾问 , 以后逐渐因才施用 , 委以各种要职 。
汉武帝用人 , 不为传统观念所束缚 , 而是任人惟贤、不拘一格、不问出身 。汉朝人的家族、门第观念非常重 , 若依据这种习惯思维 , 桑弘羊(商人)、卫青(奴隶)、卜式(牧民)、金日磾(俘虏)都是不可能得到重用的 。但是 ,汉武帝都提拔并发挥了他们的能力 , 做到知人善任、量材使用 。
二、布衣
从汉武帝对公孙弘的任用上 , 更可以清楚地看出汉武帝的人才思想 。公孙弘建元年间曾被地方推荐到中央 , 封为博士 。但在他出使匈奴时 , 不能胜任而遭冷遇 , 于是公孙弘称病还乡 。元光五年, 公孙弘再次被举 , 但这次是汉武帝亲自测试 。据史料记载 , “时对者百余人 , 太常奏 (公孙 )弘第居下 。策奏 , 天子擢弘对为第一 , 拜为博士 , 待诏金马门 。”汉武帝以其独具慧眼 , 为西汉政府物色到一位杰出的丞相人选 。
按西汉政府历来的规定 , 担任丞相的人选 , 必须在具备列侯爵位的人选中选拔 。平民出身的公孙弘哪来爵位? 为此 , 汉武帝以其非凡的气概 , 冲破陈旧的束缚 , 先任命公孙弘为丞相 , 后封爵位, 从此开创了平民担任丞相之先河 。特别是汉武帝为此下的诏书 , 更反映了他用人唯贤的人才观:“朕嘉先圣之道 , 开广门路 , 宣召四方之士 , 盖古者任贤而序位 , 量能以授官 , 劳大者厥禄厚 , 德盛者获爵尊 , 故武功以显重 , 而广德以行 。”
事实证明 , 公孙弘确实是一个能够担当丞相之任的大材 , 而非一般官吏的小材 。从这里更能看出汉武帝不以偏见取人 , 既不嫌他出身低微 , 更不以他曾经不堪出使匈奴就草率定论 , 而是审其究竟有无真才实学 , “量材而授官 ,录德而定位” 。这是汉武帝人才思想中最关键的核心 。正是在这样的人才观指导下 , 出身卑微的庄助、朱买臣、司马相如、主父偃等具有真才实学的各种人才 ,都聚集在汉武帝的周围 , 犹如众星捧月一般 , 维护着汉武帝开创的大业 , 形成了汉武帝时期人才济济的大好局面 。
推荐阅读
- Hysound|如何护理保健可预防中风复发?
- 太平洋时尚网|如何延缓衰老?有什么办法
- 婚纱|当初突然走红的黑婚纱新娘,纹身剃头嫁给富二代,婚后生活如何?
- 心理FM|3分钟心理学 | 如何打破“被动沉默”的社交怪圈?
- 半雅少女|普通女生如何提升穿衣品味?
- 揽月Daily|暧昧不前的他,如何变贴心“爹系男友”?
- 婚姻|转眼间我成了大龄宅女,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另一半
- 护理居家养老成主流,居家护理服务如何跟上?
- 天生美人|如何挑选西装,打造优雅的绅士风范?
- 济公|济公游本昌被封杀20年是真的吗?曾两次出家,现状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