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线最南端的这座海绵机场,如何解决航空港的国际难题?( 二 )


的确 , 自新机场锚定选址之初 , 是否会发生内涝的疑问就随之产生 。 展看北京市地图 , 其原因自有分晓:京城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 这个超大型机场恰位于京南地势最低洼之处 , 积水无法自流排走 。 且这里历史上曾是永定河洪泛区 , 下游逢暴雨就会变作水汽泱泱的泽国 。 近年来 , 干涸多年的永定河正建设水绿交融的生态廊道 , 引黄河水入京 , 实现25年来的首次全线通水 。
新机场防洪压力之严峻可想而知!
于是 , 新机场早在设计阶段就融入了“海绵”理念 。 方圆27平方公里的新机场被划分为六大区域 , 分别是飞行区、货运区、职工生活区、办公区、机场配套设施区、航空公司基地 。 每个区域还划分出更细致的排水单元 , 严格分配径流量指标 , 因地制宜建设多种“海绵”工程 。
一条长达数百米的景观绿轴纵贯办公区中央 , 初夏时节 , 浓浓绿意为机场平添生机 。 这份盎然 , 普通人皆可尽收眼底 , 可绿轴的隐藏身份就鲜有人知了 。 它正是工作区最大的一块“海绵” , 雨水在此集蓄 , 通过植物根系得以净化 , 并下渗补充地下水 。 若是再有富余的 , 便顺着集雨管线汇入雨水调节池 。
北京新机场的高架桥拥有15条车道 , 其宽度为国内之最 , 是连通航站楼和外部的重要通道 。 高架桥不积水的奥秘 , 就藏在桥下立柱旁的花箱之中 。 一根根直径15厘米的白色集雨管 , 自桥面直通花箱 。 小雨淅沥 , 雨水可浇灌箱中的植物;大雨倾盆 , 则从箱中的溢流口排往集雨管线 。
下凹式绿地、集雨花箱、透水铺装、雨水花园、屋顶绿化……新机场里“海绵”工程星罗棋布 , 成为蓄留雨水、减少径流的第一道防线 。
驾车在新机场区域穿行 , 每隔几分钟 , 便有一个或大或小的湖泊展现眼前 , 它们是规模最大的“海绵”工程 。 大雨来临时 , 雨水可在此歇脚驻留 , 避免发生积水;云开雨散之后 , 再排往下游河道 。
王路兵介绍 , 新机场共设置了12个雨水调节池和2个景观湖 , 再加上其他海绵集雨设施 , 总共可蓄水超300万立方米 , 相当于1.5个昆明湖的容量 。
百年一遇洪水不侵城
去年8月 , 新机场初落成 , 一场暴雨突然而至 。
这次防汛大考新机场的成绩堪称优秀 。 路面、高架桥、飞行区等均未发生积水 , 大小“海绵”共集雨200万立方米 , 雨洪全部就地滞蓄 , 外排量为零!
不过 , 滞蓄雨水可并不是海绵机场的惟一措施 。 海绵工程可分为六大类型 , 分别用一个字来概括便是“渗、滞、蓄、净、用、排” 。 当降雨达到一定量级 , 没有足够空间进行滞蓄时 , 就要尽量让雨水顺畅地排放出去 。
“新机场区域以前有一条自然排水河流 , 叫做天堂河 , 自西向东穿越现在的飞行区 。 ”北京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相关负责人说 , 出于飞行安全考虑 , 建设时对天堂河河道进行了北移 , 并改名为永兴河 。
失去了自然河道的新机场 , 后来新辟了一条长约10公里的明渠 , 其主要作用就是代替天堂河排除地区雨洪 。
从地图上看 , 这条明渠拐了两个弯儿 , 串起了12个雨水调节池和2个景观湖 。 一旦蓄水量达极限 , 调节池和景观湖的雨水均可通过明渠排走 。 “明渠最末端和改道后的永兴河相连 。 遇上暴雨 , 泵站就会开足马力排水 , 以每秒30立方米的速度向外泄洪 。 ”王路兵说 。
虽是人工开凿的明渠 , 却自有一番清新自然之美 。 河岸不是硬邦邦的混凝土边坡 , 而是对动植物友好的铅丝石笼 。 两岸的水草花木错落有致 , 红色步道沿渠而建 , 已成为驻场单位职工遛弯儿赏景的好地方 。
新机场北临永兴河 , 南挨永定河 , 除了防内涝 , 外洪侵城也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 大兴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 为了保障机场不受外部洪水影响 , 永定河北侧及永兴河南侧分别加高了堤防 , 可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