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世界法语演化猜想:名词的阴阳性会消失吗?( 二 )


法语世界法语演化猜想:名词的阴阳性会消失吗?
本文插图

在有些语言中 , 名词有阴阳性之分 , 这或许是源于早期人们对环境的观察 。 随着环境的复杂化以及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 , 语言中的阴阳性已经逐步显露出它的局限性 。 社会形态的演变日趋复杂、细化 , 非阴即阳的二分法似乎已经不再适应当下的社会;混沌理论逐渐被人们接受 , 世界并非二元对立 , 非黑即白,非此即彼 。 在不同领域的交接地带、在间隙之间存在着丰富、多元、难以归类的元素 , 科学研究以及生活中的不确定性不断被人们接受 。 世界的丰富性和模糊性怎样在语言中表达呢?从语言的演变趋势来看 , 法语的阴阳性会消失吗?
古英语中名词的阴、阳、中性在演变过程中消失了 。 这似乎并没有导致混乱或者带来不便 , 现代英语的词汇丰富, 被全世界广泛接受。
汉语中并不刻意标记名词的阴阳性 。 男性和女性在讲话时无需时刻表达自己的性别 。 男女都可以说:“我很高兴 。 ” , 英文可以说:“ I’ m happy. ”, 反观法语 , 则必须先分清楚说话的人是男还是女 , “Je suis content.”或者说“Je suis contente” 。 这种表达增加了大脑的运算 , 增加了出错的概率 , 还刻意强化了社会性别意识 。
一个母语为法语的小女孩在学说话的时候 , 是不是会被时时提醒:你是女孩 。 而对于将法语作为外语来学习的人 , 例如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 , 每讲一句话都被阴阳性困扰 。 除了我们不习惯法语将名词分为非阴即阳这个因素以外 , 或许我们内心并不太认同这种对世界的认知和表达方法 。
在我们印象中 , 各种区分名词阴阳性的语言 , 大致遵循一个规则:有自然性别的按照自然性别 , 无自然性别的人为规定 。 实际上这个规则也不尽然 。 例如在名词分为阴、阳、中性的德语中 , “太阳” die Sonne是阴性 , 而在法语中“太阳”le soleil 是阳性;德语的 M?dchen“ 女孩”是中性。 对同一个对象, 不同文化的认知有所不同。 法语中对非生物名词阴阳性的规定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人为因素 , 例如各种国家、地区名称的阴阳性 。
以法语为母语者对于法语名词阴阳性的讨论由来已久 。 罗兰·巴特在法兰西学院讲课时, 以“中性”消解二元对立;那些既不认可自己是女性、又不认可自己是男性的人试图创造一个新的代词来代替具有明显性别特征的第三人称代词 il 或elle 。
法语世界法语演化猜想:名词的阴阳性会消失吗?
本文插图

法语世界法语演化猜想:名词的阴阳性会消失吗?
本文插图

法语世界法语演化猜想:名词的阴阳性会消失吗?
本文插图

法语世界法语演化猜想:名词的阴阳性会消失吗?
本文插图

随着社会的变迁 , 很多观念在发生变化 。 例如人们对女性角色认知的改变 , 使得法国不再以婚姻状况做为区别女性称呼的标准 , 把“小姐” mademoiselle这个词从行政用语、从字典里删掉;只要是女性都称为madame 。 现实生活中家庭成员的变化 , 促使法国政府决定在正式文件里把mère “母亲”, père “父亲”改成parent 1 “父母1”和parent 2 “父母2” , 以适应非一父一母传统家庭的现实存在 。 法语中“大学教师”这个词 , 以前只认可阳性形式 le professeur , 而现在阴性形式la professeure也被广泛接纳和使用 , 语言的演变时刻在发生 。 社会形态的多样性、各种人群的不同需求使得名词分阴阳性这个规则不再能够适应现实的状况 。
一个系统在最初设定时隐藏的漏洞 , 会随着这个系统的运转越来越彰显它的弊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