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尘索金锋芒毕露的寇准缘何被官场抛弃( 二 )


皇太子赵恒非常受欢迎 , 甚至有人称呼他为少年天子 。 这个称呼让多疑的宋太宗好不开心 , 他便问寇准 , 天下人心都归附于太子 , 将置他这个皇帝于何地?寇准机智的回答他 , 皇帝选择的太子受到百姓的拥护是国家的福气 。 宋太宗这才解开心结 , 父子之间的嫌隙被寇准一句话所化解 。
继位后的宋真宗对于寇准的拥立之功铭记于心 , 但是担心寇准过于刚直 , 所以迟迟没有任命他担任宰相 。
涤尘索金锋芒毕露的寇准缘何被官场抛弃
文章图片
宋真宗画像
公元1004年 , 辽国太后和皇帝倾全国之力入侵宋朝 , 一路上毫不恋战 , 兵锋直指宋国的都城汴梁 。 宋朝的都城汴梁四周一马平川 , 黄河是唯一的屏障 , 慌乱的朝臣建议宋真宗迁都以避其锋芒 , 时任宰相的寇准力排众议 , 认为只有宋真宗御驾亲征才能力挽狂澜 , 强势的寇准连哄带骗的就拉着宋真宗上前线 , 来到黄河边的宋真宗说什么都不愿意再往前走了 , 因为一旦越过黄河 , 就真的要和辽军短兵相接了 。 寇准一看文的不行 , 只能来武的 , 直接强行拽着宋真宗渡过黄河 , 来到中心战场澶州北城 。
【涤尘索金锋芒毕露的寇准缘何被官场抛弃】战争的走向确如寇准预料的一般 , 前线士兵在皇帝亲临前线的激励下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 , 孤军深入的辽军最终选择妥协 , 宋辽之间就比缔结合约 , 从此两国和平共处 , 寇准的坚持为宋朝赢得了百余年的和平时光 。
澶渊之盟让寇准的官场生涯达到巅峰 , 原本桀骜不驯的寇准变得更加我行我素 , 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做派 。 但是寇准没有意识到 , 他的成功是完全建立在违背皇帝意志的基础上 。
涤尘索金锋芒毕露的寇准缘何被官场抛弃
文章图片
澶渊之盟
宋真宗对待在寇准的问题上陷入纠结之中:一方面寇准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 , 虽然做法有待商榷 , 但是确实起到了安邦定国的效果 , 是国之柱石;另一方面寇准的锋芒毕露使得他与朝臣们的关系变得水火不容 , 一个内部纷争不断的朝堂显然不利于国家的发展 。 最终宋真宗选择将“万恶之源”寇准踢出朝堂 , 让混乱的中枢重新回归宁静 。 王旦的包容
寇准是朝堂的一股异类 , 他个性张扬又固执己见 , 少年得志的他是个极度自信且自负的人 , 他工作中最大的乐趣就是与同朝为官的大臣争斗 。 寇准对一个人的评价从来不是以这个人的才能或是品行为标准 , 而是完全凭借个人好恶来决定 , 但凡他欣赏的人 , 都会竭尽全力的将其推上高位;但凡他厌恶的人 , 都会毫不客气的将其踩入泥底 。 宋太宗在位时 , 寇准就曾因为他的这套用人标准而被七品官冯拯弹劾 , 从而被宋太宗踢出中央 , 贬官到地方反省 。
可惜寇准并没有领会宋太宗的一片苦心 , 寇准性格中的偏激与狭隘在与他同年王旦的交往中展现的淋漓精致 。
王旦和寇准同年考中进士 , 但是王旦韬光养晦的性格与寇准截然相反 。 古代官场有一条潜规则 , 那就是同年、同乡、同门是天然的政治同盟 , 再加上王旦与世无争的性格 , 寇准原本应该和他成为志同道合的好友 , 但是事实却让人大跌眼镜 。
澶渊之盟后 , 功高盖主的寇准被奸臣王钦若赶出中枢 , 宰相王旦珍惜寇准的才华 , 在他的极力推荐下 , 寇准顺利回到中央担任西府枢密院的长官枢密使 , 却不曾想王旦好心办坏事 , 给自己招来一个大麻烦 。
涤尘索金锋芒毕露的寇准缘何被官场抛弃
文章图片
王旦大力举荐寇准
原来在寇准担任宰相时 , 王旦还只是他的副手参知政事 , 现在他重新回到中央 , 双方的地位发生反转 , 高傲的寇准无法接受现实 , 因此搞倒王旦就成为他放下一切工作的重心 。 寇准从自己领导的枢密院与王旦领导的政事堂之间的公文往来中找麻烦 , 一旦发现问题就直接找皇帝打小报告 , 搞的大宋朝的军政两套班子的最高领导人就为彼此间挑刺而劳心费力 。 顾全大局的王旦严令东府政事堂的人尽心履职 , 不要因而私怨而耽误国家正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