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猜财来 3000平米坪效最高?,大卖场小型化:5000平米都太大


猜猜财来 3000平米坪效最高?,大卖场小型化:5000平米都太大
文章图片
来源:第三只眼看零售作者:赵向阳
如果从门店面积变化的维度来观察零售业发展 , 近十年的超市行业是按照大卖场衰落、小业态崛起这一剧本来演绎的 。
在大卖场小型化的趋势下 , 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以沃尔玛、家乐福、大润发为代表的外资零售商在试水营业面积5000平方米左右的紧凑型大卖场;而以永辉、步步高、天虹等为代表的本土零售商则主要经营面积更小 , 大约3000平方米左右的超市 。
【猜猜财来 3000平米坪效最高?,大卖场小型化:5000平米都太大】多位业内人士认为 , 3000平方米左右的卖场坪效最高 。 一位原家乐福高管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 , 家乐福深圳保利店改造后的营业面积接近5000平方米 , 但在他看来这个面积还是太大了 , 3000平方米最为合适 。
我们从永辉和高鑫零售的财报数据中也能找到依据 。 2019年的财报数据显示 , 永辉超市平均每平米每年可贡献11551元销售额 , 而大润发这一数字为7832元 。 也就是说 , 永辉的坪效要比大润发高出47% 。
为何外资大卖场小型化的试水大多集中在5000平方米的面积 , 而不尝试坪效更高的3000平方米门店?
天虹超市事业部总经理王涛认为 , 卖场面积从5000平方米压缩到3000平方米 , 其实是跨越了两种不同的业态 , 其客群定位、商品结构、营销策略、盈利模型等完全不同 , 习惯于大卖场思维的人很难一下子将门店面积压缩到更小 , 而5000平方米已经是一种极限了 。
“标准化大卖场的商品动辄数万种 , 5000平方米左右的大卖场可以容纳12000-15000个SKU , 而3000平米左右的卖场至多能容纳9000个SKU 。 试想一下 , 商品从数万个压缩至9000个 , 是完全不同的逻辑和思路 , 转变难度巨大” 。 王涛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 。
此前也有业内人士表达类似的观点:大店相对好经营 , 反而是门店面积越小 , 越难经营 。 这其实反映出两种不同业态不同的商业逻辑 。
沿着这一思路我们或许可以揭开大卖场转型困难的原因 , 以及探讨它未来“重构”的可能性 。 大润发CEO黄明端这两年一直在讲“重构”大卖场 , 主要是通过线上化改造、加强生鲜和食品等方面来实现 。
但问题是 , 若不破除固有的大卖场思维 , 不从门店定位、经营面积、商业模式等方面进行颠覆性变革 , 大卖场“重构”能否成功?
大卖场转型难题
在这之前 , 首先要阐明一个观点:大卖场依然是非常成功的业态 , 而且是很能赚钱的商业模式 。 从高鑫零售2019年的财报可以看出 , 旗下486家大卖场一年能赚49亿元 , 其盈利能力远超永辉 。
之所以要提大卖场转型 , 这是因为伴随着竞争加剧、电商冲击 , 大卖场业态这些年出现增长停滞甚至负增长——不管是可比门店 , 还是整体规模都不容乐观 。 以高鑫零售为例 , 它2019年只净增两家门店 , 同店增长是负数 。
大卖场就像一个年富力强的中年人 , 虽然他目前精力充沛 , 但已经停止生长 , 接下就会面临骨质疏松 , 体力下降 , 年迈体衰的境况 。 因此 , 在过去的数年里 , 一些外资大卖场企业都在尝试各种转型途径 , 比较主流的方式是小型化和购物中心化 。
以家乐福为例 , 它在2017年2月份开业的上海成山路店就将门店面积压缩了40% , 在门店内增加餐饮堂食区域 , 并且扩大外租区 , 引入星巴克、电影院、健身房等品牌和业态 。
沃尔玛同样在2017年尝试面积在5000-6000平方米的紧凑型大卖场 。 沃尔玛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 , “只要有合适的商圈 , 沃尔玛都可以考虑开设紧凑型大卖场门店 , 选址包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 , 也包括武汉、昆明等省会城市 , 还会考虑广东惠州等新兴城市 。 ”
大润发也在今年试点经营面积4000平方米至5000平方米的小型门店 , 该业态有可能取名为大润发Super , 目前正在进行商品结构、运营模型等方面的测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