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街历史趣闻#并非礼佛之所,乃是遗弃孩童之地,明清两朝有座塔

古代封建王朝当中 , “重男轻女”之观念根植人心 , 不少贫苦家庭以生男丁为己任 , 生出男丁则代表着有人继承了田地和家产 , 能为这个家庭传宗接代 , 继承家族的血脉香火 。 而女婴则被认为是一门亲戚 , 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 , 被冠以“赔钱货”的骂名 。
#长街历史趣闻#并非礼佛之所,乃是遗弃孩童之地,明清两朝有座塔
文章图片
如若生下了女婴 , 一些无力抚养 , 或根本不愿抚养的人家 , 就会选择将之拋弃于深山老林之中 , 任其自生自灭 , 甚至溺毙于水中或生葬 , 实在惨不忍睹 。 若是男婴 , 身俱残疾 , 往往也会以这种残酷不仁的方式“处理”掉 。
有善人不忍见这些无辜孩童变为“孤魂野鬼” , 而修建起“婴儿塔” , 使得那些无辜孩童纵使冻饿而死 , 也有个最终的容身之所 。 根据历史记载 , “婴儿塔”源自明朝中后期 , 但也有学者提出不同观点 , 认为从唐宋时期就有类似“婴儿塔”的建筑 , 只不过少有记载罢了 。
#长街历史趣闻#并非礼佛之所,乃是遗弃孩童之地,明清两朝有座塔
文章图片
当时“溺毙女婴”的风气盛行 , 缘由是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 , 也没有节育的手段 , 导致许多贫困人家生的孩子太多 , 却没有办法负担起抚养这些孩子长大的能力 , 因此将劳动力较为不足的婴儿溺毙 , 女婴就此成为首选 。
这样的风气在明朝时期的浙江、江西以及江南等地尤其盛行 , 一直延续到了清朝从未杜绝 。 不少官员跟朝廷上奏反映这种现象 , 希望能够借用朝廷的威严使其除根 。
#长街历史趣闻#并非礼佛之所,乃是遗弃孩童之地,明清两朝有座塔
文章图片
比如顺治十六年 , 左都御史魏裔介就曾上书:“久闻福建、江南、江西等地 , 甚多溺女之风 , 忍心灭伦 , 莫此为甚 , 请敕严行察禁 , 以广好生” 。
又比如雍正六年时 , 云南总督朱纲上奏折说道:“臣前任湖南藩司时 , 闻湖南百姓有溺女之恶俗 , 弃之婴儿塔 , 任其冻饿而殁 , 连年不绝 , 甚惨 。 ”
#长街历史趣闻#并非礼佛之所,乃是遗弃孩童之地,明清两朝有座塔
文章图片
婴儿塔 , 名字好听 , 却是无辜孩童的葬身之所 , 骸骨成堆 , 蛇鼠蝼蚁遍布其中 。 这些婴儿塔大多被建于荒郊野外 , 远离人烟的地方 , 多以灰色的石砖砌成 , 在塔上保留一个正方形的小洞口 , 让人们可以透过洞口将婴儿丢掷其中 。
将孩子丢在塔中 , 孩子是无论如何也爬不出来的 , 只能在塔中孤独地死去 , 惨绝人寰 , 惨不忍睹 , 惨惨惨!
#长街历史趣闻#并非礼佛之所,乃是遗弃孩童之地,明清两朝有座塔
文章图片
【#长街历史趣闻#并非礼佛之所,乃是遗弃孩童之地,明清两朝有座塔】观古品今 , 今日尽管不再有婴儿塔 , 但弃婴之事层出不穷 , 想比明清两朝有过之而无不及 。 任铁石心肠 , 闻听这种惨剧也不忍伤心 , 真不知那些狠心遗弃骨肉者心中又是怎样的感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