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皇」二战后,日本十多个“天皇”争皇位始末( 二 )


麦克阿瑟改主意 , 裕仁保住皇位
虽然天皇正统之争夹杂着诸多历史恩怨 , 但战后一下子跳出熊泽等十几位"天皇" , 这背后也有美国人的"一臂之力" 。 1946年元旦 , 裕仁天皇在美军的强大压力下发布《人格宣言》 , 第一次向全国申明自己是人而不是神 , 给一向视天皇为"现人神"的日本国民以巨大冲击 。 两周后 , 美国《星条报》便紧接着抬出"熊泽天皇" , 此举无疑是趁热打铁 , 推动"化神为人"的运动 , 也是利用南朝后裔向裕仁施压 , 迫使其俯首帖耳 , 顺从地贯彻执行美国的占领政策 。
麦克阿瑟在刚踏上日本土地时 , 曾想严惩日本、审判天皇 , 以报在菲律宾战败的"一箭之仇" , 履行他"不追究天皇的战争责任 , 死不瞑目!"的誓言 。 可是 , 当麦克阿瑟来到日本后 , 看到各地负隅顽抗的日军在天皇的命令下迅速解除了武装 , 他意识到"天皇是胜过20个机械化师团的力量" , 萌生了利用天皇进行间接统治的想法 。 于是 , 麦克阿瑟决定不再更换天皇 , 而要极力维护裕仁和日本的天皇制度 。
「天皇」二战后,日本十多个“天皇”争皇位始末
文章图片

1945年9月27日 , 裕仁亲自登门拜访麦克阿瑟 , 会见结束后 , 麦克阿瑟立即致电杜鲁门总统 , 建议美国政府"不能把裕仁作为战犯逮捕" 。 在麦克阿瑟的积极活动下 , 美国政府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
1945年12月初 , 盟军最高司令部国际检察局局长、远东国际军事法庭首席检察官基南动身前往日本 , 在飞机即将起飞时 , 一封杜鲁门总统的信交到他手里 , 指示他不得对裕仁和皇室任何成员起诉 。 然而 , 在二战中深受日本之害的盟国们并不领情 , 澳大利亚等国提出了包括天皇在内的日本主要战犯名单 , 让美国政府大为恼火 。
美国政府一面游说盟国不要起诉天皇 , 一面向麦克阿瑟发出秘密指示:"日本国民显然是支持天皇制的 。 对天皇制的直接攻击会削弱民主势力而加强共产主义和军国主义这两种极端势力 。 故此命令总司令官暗中协助扩大天皇的声望 , 并促使其化神为人 。 "
「天皇」二战后,日本十多个“天皇”争皇位始末
文章图片

接到国内指示后 , 麦克阿瑟思忖再三 , 精心策划了一项日本天皇巡游全国的活动 。 麦克阿瑟想借此了解天皇在日本国民心目中的地位 , 来决定是否保留天皇和是否在远东军事法庭上审判天皇 。
1946年2月 , 也就是诸位"天皇"冒出后不久 , 裕仁天皇开始巡视全国 , 所到之处受到日本国民热烈欢迎 。 这次变相的民意测验 , 更加坚定了美国庇护裕仁、保留天皇制的决心 。 于是 , "熊泽天皇"等很快被美国人抛弃 。
争权失败 , "熊泽天皇"在抑郁中死去
"熊泽天皇"不甘心失败 , 他利用各种场合宣传"裕仁是伪天子" , "发动侵略战争、篡夺南朝皇位是北朝的残暴本性" 。 "熊泽天皇"吸引了很多支持者 , 他们有的出资 , 有的提供官邸 。 一个叫吉田长藏的人还组织了"南朝奉戴会" , 发誓要效忠"熊泽天皇" 。 1946年秋 , 裕仁天皇巡视名古屋时 , "熊泽天皇"和他的吉田"侍从长"尾随其后 , 要与裕仁理论 , 结果无人理睬 。
「天皇」二战后,日本十多个“天皇”争皇位始末
文章图片

备受美军和国人冷落的熊泽 , 一气之下于1951年1月将裕仁告上东京地方法院 , 提出"确认现任天皇不够资格"的诉讼 , 但被法院以"天皇不受司法约束"为由驳回 。 1957年 , "熊泽天皇"让位于"尊信天皇" 。 1966年5月11日 , 熊泽宽道在东京板桥医院因胰腺癌悄然病逝 , 终年76岁 。 日本天皇正统之争最终尘埃落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