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明殇杂记:从建文帝削藩到崇祯除宦官的悲剧( 三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其一 , 受理学影响而自命不凡 , 张口就是天下怎样怎样 , 皇帝该怎样怎样 , 别人该怎样怎样 , 搞不懂自己该怎样怎样;被王阳明的事业感染 , 有一颗“当圣人”的心 。但干不了实事儿 , 凡事吹毛求疵 。东林党更适合做道德模范 , 而不适合治国 。但他们自认为是治国能手 。
其二 , 一定要和宦官集团反着来 , 魏忠贤喜欢收税 , 东林党人就一定要减税 。其实减税 , 惠及老百姓 , 通常是好事 。但崇祯时代 , 关外用兵 , 关内起义 , 政府没钱 , 减税不见得一定是好事 。总不能让士兵饿着肚子去打仗吧 。要知道士兵也是普通老百姓 , 也得先吃饭 。
其三 , 东林党和江南豪强结合 , 减税不去减中部受灾地区老百姓的税负 , 反而去减江南豪强的税负 , 这相当于变着法削弱中央权威 。
从这个意义上说 , 朱由检急吼吼地除掉魏忠贤为首的宦官集团 , 和朱允炆急吼吼削藩类似 , 导致政局失衡 。魏忠贤为首的宦官集团不是不可以除掉 , 长远角度看 , 甚至必须除掉;但是从公司运营角度 , 现实需要平衡 。除去宦官集团而没有替代力量 , 最终让原本风雨飘摇的大明公司倒塌 。
什么叫失衡呢?陷入一种凡事必须扯皮的境地 。
如何收税?扯皮!
如何平叛?扯皮!
最终局面危机之下 , 在要不要迁都南京上 , 一直扯皮不断 , 最终失去最后的迁都机会 , 朱由检只好用上吊维持皇家气节 。临死时感叹 , 诸臣误他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其实不是大臣误他 , 而是政治失衡之后 , 全变成内耗 。
朱由检在位17年 , 换了17个刑部尚书和50个内阁大学士 , 全在扯皮内耗 。
至于军队统帅 , 稍有不慎就性命不保 , 想保命就叛变 。最为典型的就是袁崇焕 , 根本没用好 。给袁崇焕大权 , 却没有阻止他杀毛文龙 。袁崇焕没有达到预期 , 却又把他千刀万剐 。所有这些都体现出朱由检缺乏战略判断 , 识人而不会用人 , 有小聪明而缺大智慧 。
朱由检其实很像当今一部分搞企业的 , 啥都想抓但却抓不住 , 看似兢兢业业 , 实则没有方向;有人才不会用 , 缺乏格局和见识却自以为能驾驭天下 , 业绩搞不好却感叹时不我待 , 何其可悲可笑 。再说一句 , 其实每一个末代皇帝 , 都清晰反应在当今搞企业的身上 。这方面如果研究 , 可以写出非常有趣的事情来 。
最后从朱允炆到朱由检 , 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曲线:大明两百多年基本没有变化 。中华帝国就这样在王朝循环中陷入农耕文明的泥潭里无法自拔 , 最终导致立体史观中大周期层面的被动更迭 。
推荐阅读
- 『』朱标死后,朱元璋为什么选择了孙子,而不是更亲的儿子做接班人
- 「朱元璋」明朝十六位皇帝,哪三位皇帝活得比较长?分别活了多大?
- 『朱元璋』朱元璋写的真经,让朱棣给念歪了-浅析明初天子亲征的弊端
- 韩林儿■韩林儿之死:廖永忠好心犯下的错,朱元璋不得不背的锅
- 『朱元璋』朱棣夹河一战,为了突破敌人的盾牌阵,他想出克敌妙招
- 朱元璋@乞丐能当上皇帝有啥诀窍?刘伯温告诉你:一把雨伞两个字
- 【朱元璋】被朱元璋赶到蒙古草原的元末帝后来结局如何?
- 【皇帝】“两面派”这个词竟和朱元璋有关?朱元璋这回是“洗不白”了
- :朱元璋最忌讳一个字,和“贼”同音,当时谁敢写就砍头,无一例外
- 「」有着很多功绩的朱元璋,作为一个开国皇帝,长相却让很多的人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