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做努力创造的青年人(一捧书香)



[人民网]做努力创造的青年人(一捧书香)
本文插图

读大学时 , 老师曾力荐朱光潜先生的《谈美》 , 我却在图书馆误打误撞翻到了先生早年间写就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上图 , 资料图片) , 便爱不释手 , 一口气读完 。 薄薄一册书文中 , 谦和朴实而意味深长的教诲溢于笔端 。 尽管是以书信的形式 , 却拘不住先生的博闻强识 , 读来总让人豁然开朗 。
如今 , 每每心头情绪难以纾解 , 我便会翻开这本书 , 只是过目几行 , 便能倏然沉静下来 , 宛若身旁伫立着一位前辈娓娓传道 , 语气温雅 , 讲的却都是令人心悦诚服的事理 。
【[人民网]做努力创造的青年人(一捧书香)】这12封信虽未曾指定某一受信人的名字 , 但只要是有中学程度的青年 , 便都是它的受信人 。 全书看似结构分散 , 实质却统一于青年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话题 , 既谈读书也谈作文 , 谈动静性格也谈人生远景 , 字里行间尽是忠告和劝勉 。
作为受信人一员 , 在成长的每个关口 , 我也时常陷入烦恼 , 一如作者概言:“太贪容易 , 太浮浅粗疏 , 太不能深入 , 太不能耐苦 。 ”但比照之下 , 自己还缺乏先生书信中言说的强大力量 。 如今重读经典 , 似乎咂摸到了这股触动人心、引人发奋的力量源泉 。
《谈在卢佛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一信中 , 作者写道:“假如我的十二封信对于现代青年能发生毫末的影响 , 我尤其虔心默祝这封信所宣传的超‘效率’的估定价值的标准能印入个个读者的心孔里去 。 ”“超效率”这话更像是对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对现代社会的预言 。
现代社会正在不断加速 , 我们坐在高铁上 , 飞速奔驰;我们身隔万里 , 却能第一时间用网络传递照片 。 但一味追求效率 , 不免流于浅薄粗疏 。 以读书为例 , 我们会常常抱怨忙到无暇求知 , 或是碎片阅读浅尝辄止 , “太类似美国旅行家看《蒙娜丽莎》了 。 ”殊不知 , 读书正如知晓“光”之所在 , 只是窜头乱撞 , 终难成功 。 朱光潜先生劝勉青年要深沉 , 从根本上做功夫 , 勿随了世俗图近利 , 更别有一番现实意义 。
青年为何多烦恼?我们的生活应该受理智支配还是受感情支配?这些青年面临的困扰 , 倘若处置不善 , 便会成为成长途中的“拦路虎” 。 一个十八九岁的青年 , 一旦露出颓唐沮丧的表情 , 长辈或许就会搬出“应不应该”的大道理 。 但朱光潜先生会说 , 自己也曾尝过烦恼的况味 , 不但人莫知之 , 连我自己也莫名其妙 。 让人感同身受 。
在信里 , 作者剖析人的本性来解构青年之烦恼 。 “人生来好动 , 好发展 , 好创造 。 能动 , 能发展 , 能创造 , 便是顺从自然 , 便能享受快乐 , 不动 , 不发展 , 不创造 , 便是摧残生机 , 便不免感觉烦恼 。 ”
“凿井者 , 起于三寸之坎 , 以就万仞之深 。 ”朱光潜先生对青年的劝勉并未止于第十二封信 , 而是在结尾授人以渔:充分体验自己的生活 , 先感到而后想到 , 从心出发而后再经脑加以整理 , 便能寻觅到应对自己人生之道 。
青年兴则国兴 , 青年强则国强 。 新时代中国青年正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 , 既面临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 , 也被赋予“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 。 作为国家社会的生力军 , 我们当从前辈的文字中汲取力量 , 戒除焦躁 , 增强本领 , 耐压吃苦 。 唯若如此 , 才能无愧于人生 , 有用于社会 。
《 **** 》( 2020年05月03日 06 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