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冯天瑜:“封建”问题的来龙去脉
文章图片
2002年夏 , 笔者访学德国 , 曾乘船旅行于山川如画的莱因河中游 , 舟行间 , 只见两岸每距二、三十公里的苍翠峰峦 , 多有灰色城堡耸立 , 它们或者已是断壁残垣 , 或者还保持着巍峨壮丽的旧观 。 这正是西欧中世纪诸侯林立的封建社会的物质遗存 。 面对此景 , 近二十年来一直思考着的“封建”概念辨析问题 , 骤然齐集心头 。
“封建”本为表述中国古代政制的汉字旧名 , 意谓“封土建国”、“封爵建藩” , 近代以前在汉字文化圈诸国(中、越、朝、日)未生异意 。 19世纪中叶西力东渐以降 , 日中两国先后以“封建”对译西洋史学术语feudalism(封土封臣、采邑领主) , 衍为一个表述普世性历史阶段和社会形态的新名 。
“封建”一词经历了概念的古今转换和中西移植 , 日本因素也参与其内 , 马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深化了此一术语的涵义 。 “封建”作为近现代概念史上的重要案例和历史分期的关键环节 , 释义纷纭 , 展现了思想文化领域错综复杂的演绎状况 , 其成败得失与历史学乃至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相关联 , 故对其考索探究、阐微决疑 , 既非细事 , 也非易事 。
近代以降 , 汉字文化圈在对译西洋术语时 , 取音译、意译两法 。 音译所用汉字扬弃了字意 , 仅存字音 , 起着拼音符号作用 , 以模拟原语的读音 , 如以“逻辑”译logic , 以“布尔乔亚”译bourgeoisie 。 音译不会引起词义错位 , 但也未能给译词提供意义支撑 , 其含义只能在词形以外另加诠释 。 然而 , 汉字是表意文字 , 一个汉字不仅有语音 , 还有语意 , 包蕴着文化内涵 , 掌握汉字文化的人更倾向于用意译方式推介外来词 。
所谓意译 , 指按外来语的构词词素 , 将字面意转换成相应的汉语表述 , 如上举两例英语词logic(逻辑)和bourgeoisie(布尔乔亚) , 又意译为“论理学”和“资产阶级” , 可由词形窥探内涵 , 从而为译词提供意义支撑 , 意译的优长即在于此 , 掌握汉字文化的人可以观文索义 , 易于理解 。 当然 , 望文生义也可能诱发歧解 , 这是由汉语的一词多意性和汉字的多种构词法造成的 。
意译又分两种 , 一是创建新词以对译西洋术语 , 如“哲学”、“美学”、“体育”、“义务”等等便是新创意译词 。 二是借用汉语旧名对译西方术语 , 中国人更习惯于此法 。 以旧名译外来术语从而衍为新名的成功之作不少 , 如“伦理、政治、范畴、机器、权利、物理”等等便是 。 言其“成功” , 是由于它们较好地实现了古今义的因革、中外义的对接 。 如“物理” , 作为汉语旧名 , 本义“万物之理” , 自明清之际至近代 , 中日两国借以翻译Physics , 意指一门近代科学(包括力学、声学、光学、电学等) , 内涵收缩 , 特指性明确了 , 然新名“物理”与旧名本义指示的方向相合 , 东西义顺利地实现涵化 。
文章图片
概念、范畴的演变 , 是人类思想更革的表征 , 反映了知识量的扩大和认识过程的迁衍、深化 。 然而 , 由于概念古今转换、中外对接牵涉文化的时代性与民族性问题 , 情形错综复杂 , 误植也时有发生 。 有学者指出 , 20世纪以来中国对西方哲学研究虽有成就 , 但在理解中也出现一系列文化错位 , 即用本民族传统理念去扭曲和附会西哲的理论和概念 , 诸如“理性”概念的误读、“科学”的实用化、“辩证法”的降级诠释、“实践”概念的变形、“自由”概念的附会 , 等等 。
意译间旧名衍为新名发生文化错位 , 还可罗列一些典型例证 。 一如“经济” , 旧名本义“经世济民” , 而在对译Economy时形成的新名“经济” , 含义转为国民生产、消费、分配、交换之总和 , 兼指节约、俭省 , 与本义脱钩 , 新义又无法从“经济”词形推衍出来 。
推荐阅读
- 古籍从这些地方就可以看出来,康生的字是不如郭沫若的
- 古籍王磊:直播带货如何推进书画市场?
- 晓评三国汉末三国为什么废长立幼都会出大问题
- 善本古籍 如果一辈子只能看一本书一定是《红楼梦》
- #逝去的历史#还会不会割地赔款?封建社会是否会延长?,若清末出现强硬的皇帝
- 云说历史@关羽在蜀汉地位有多高?两本古籍给出答案:除了刘备谁都可以杀!
- #周武王#古籍中发现有关武王伐纣的离奇记载,一旦被证实,将改写整个历史
- 『青史文集』皇室不是用来推翻的嘛!,中国封建两千年为什么没有保留皇室
- 古籍■陈佳臻:元朝统一前六部设置考
- 历史研究@尽览国博珍藏古籍善本,足不出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