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周刊]直播进入下半场:“风口”还是“一阵风”

阅读提示:信任度不是万能的 。 信任变现 , 也不是“你能卖好口红 , 我就要买你的锅碗瓢盆” 。 未来随着入局者的增多 , 直播在模式命门上仍需深练内功 , 其生态的可持续 , 更需要设置门槛 。
[新民周刊]直播进入下半场:“风口”还是“一阵风”
文章图片
4月1日这天 , 当学子们盯着电脑琢磨着怎么在上网课时逃开老师的监管开小差时 , 罗永浩因为看了证券行业报告决定转战抖音做“带货一哥” 。 同一天晚上 , “淘宝一姐”薇娅在直播中以4000万元的价钱“秒卖”了一枚运载火箭 。 人们以为是愚人节的玩笑话 , 殊不知在建议宅家的这70多天里 , 全国用户群体性投入视频类直播的份额占比 , 超乎以往任何一段时间 。
直播行业报告数据显示 , 1月24日 , 全网用户每日使用总时长一天之内就从50亿小时飙涨到57.6亿小时 。 春节之后直播行业的招聘需求同比上涨132.55% , 直播人才的平均月薪达到了9845元 。 上海百年老字号“杏花楼”首次试水直播 , 10秒即售罄13万盒“咸蛋黄肉松青团” 。
没有人敢小觑直播的能量 。
但随之而来 , 曾因盗窃入狱四次的周某 , 一出狱 , 就被直播平台追着签订两三百万元的网红合约;老罗转岗试水直播 , 第二场观众就暴跌八成 , 看来货真价实的功夫还应下在屏幕之外;淘宝、快手、抖音等平台新一轮的商业变现 , 是否即将重构直播生态 , 头部主播争夺战会否重演?乱象之下 , 需要思考的是 , 直播经济这场大戏 , 到底是“风口”还是“一阵风” 。
直播噱头下的“流量生意”
时间指针拨回到“直播元年”2016年 。 这一年 , 因智能手机、4G网络在中国全面普及而雨后春笋般涌现的1000多家直播平台 , 正沉浸在狂喜之中:眼前是火箭般攀升的3.5亿用户 , 背后是趋之若鹜的资本追捧 。
当时 , 没人料想到 , 一年后直播变成了一片“从爆炸式增长到爆炸式衰退”的红海;再过了几年 , 还未尝到几分风口成色的直播答题 , 被广电总局叫停 。
网红经济的野蛮生长、过于浮夸的数据造假 , 以及直播内容的同质化 , 让直播的热度很快消失 。 如何在低迷的行情中崭露头角 , 成为中小主播比拼的课题 。 在980万人口的杭州街头 , 姑娘走台步、小伙儿翻跟头、劈叉 , 每天各类小剧场上演着千奇百怪的桥段和剧情 。 断桥之类的著名景点 , 直播氛围更甚 。
“三五成群、拿着三脚架、带着耳机 , 我一眼就能看出来 。 ”守卫西湖断桥的保安王有亮是个讲规矩的人 , 为了让站在桥上凹造型的主播撤走 , 他把“拒绝直播”加入白堤准入标准 , 甚至还用过对拍的方法吓唬他们 。 但王有亮不知道 , 主播们在叫不上来名字的平台上的直播 , 有机会得到上百万的点赞 , 几十万元的礼物打赏 , 这远超黄金周西湖景区一天的收益 。
“这只是‘流量生意’开始的铺垫 , 一旦你被经纪公司看中 , 成为一名网红主播 , 从形象、人气和粉丝都会有人帮你全权包装 。 ”杭州一家网红学院创始人艾米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透露 , 带货主播签约的前三个月 , 场均转化率需达到10% , 才会有下一步的红利倾斜 。 为了培养凤毛麟角的百万级主播 , 主播、经纪公司、直播平台三方通常会选择“走捷径” 。
四年前 , 斗鱼主播直播游戏“英雄联盟”时 , 聊天室显示观看人数超过了13亿 , 就揭开了数据造假潜规则的冰山一角 。 主播李欣向采访人员透露 , 刷人气有两种方法:“自己买”或者“平台改” 。 在淘宝刷人气店铺 , 购买“10块钱购买1000人在线观看人数”的套餐 , 5分钟后 , 房间里就有1059个观看者 , 但是在长达半小时的直播过程中 , “僵尸粉”没有任何互动 。
至于“平台改” ,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直播平台运营负责人说 , 以往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乘倍数” , 也就是把在线观看的真实人数 , 乘以一个倍数 , 少则2倍 , 多则10倍 , “我会在马甲数字上做一个级别调整 , 如果你坚持了100分钟 , 再给你房间加入几十个 , 必须要让你的观看人数达到一定量 。 就算有粉丝离开 , 马甲也不离开 , 始终保持直播间的热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