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自鉴]是人们归属感的缺失!,万物皆可云?其背后暴露出来的

作者:九霄云客什么是“云生活”?
如果你经常上网的话 , 你会发现一些新兴事物 , 例如“云生活” 。 所谓云生活 , 指的是本该属于现实中的活动 , 转移到互联网上来开展 。 例如:云看日出、云养猫、云喝茶、云睡觉、云登山等等 。 本来你自己也可以去看日出 , 你自己也可以养猫 , 你自己也可以喝茶 , 但是一个人做这些事情 , 就会显得很无聊 , 因而催生出这种“云生活”、“云体验”、“云感受”的新兴事物 。
[心理自鉴]是人们归属感的缺失!,万物皆可云?其背后暴露出来的
文章图片
对于那些没有实际内容产出的活动 , 我们都可以称其为“云互动” 。 所谓没有实际的内容产出 , 指的是内容本身不会给你带来知识、经验(讲座、公开课) , 也不会让你产生情绪上 , 或喜、或悲、或紧张、或松弛的变化(文艺节目) 。 它唯一能带给你的 , 就是消磨无聊的时光 。 心理学研究发现 , 内心归属感越薄弱的人 , 越容易感到孤独的人 , 会沉溺于“云互动” 。 人们的归属感为什么越来越淡薄?
1、现实社交越来越少
一项最新的心理学研究显示 , 15岁-30岁阶段的人社交圈越来越小 。 按照发展心理学的观点 , 这一年龄阶段的人 , 本该是社交圈不断拓展的阶段 。 之所以造成社交圈越来越小的原因 , 一方面是新型沟通方式的产生(网络聊天) , 另一方面是自我认知的形成 。 前者 , 单纯的通过网络聊天 , 几乎达不到情感沟通的目的 。 因为你感受不到对方的语气、神态、举止、动作 , 你看不到对方的一颦一笑 , 唯一能够达到的目的是信息的交换 。 例如:什么时间 , 需要你做什么事 , 可以在网络中传达 。
[心理自鉴]是人们归属感的缺失!,万物皆可云?其背后暴露出来的
文章图片
后者 , 在15岁之前 , 个体的自我认知尚未成熟 , 人与人相处基本不会存在太大的障碍;在30岁之后 , 个体的自我认知已经完全成熟 , 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 只有在15-30岁之间 , 个体能够接触的事物太多 , 开始有了自我的认知 。 逐渐趋向自己喜欢的事物 , 而远离那些令自己感到不悦的事物 。 很显然的结果是 , 当个体一个人生活的时候会体验到最大的愉悦感 。 因此 , 这一阶段人们的归属感越来越淡薄 。
2、喜欢藏心事儿
人与人交往 , 自我暴露程度越高 , 彼此的亲密程度也就越深 , 而内心体会到的归属感越强烈 。 现实情况是 , 人与人很久没见面了 , 一见面就问“最近怎么样啊” , 所有人的回答都一样“还行啊” 。 人们越来越喜欢藏心事儿 , 总是希望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别人 , 把自己过分的美化成了一种理想的状态 , 所以人与人的情感就会疏远 , 个体内心的归属感也就很淡薄了 。
[心理自鉴]是人们归属感的缺失!,万物皆可云?其背后暴露出来的
文章图片
3、缺乏社会支持
当前年轻人的一种普遍的心态:“自己能做的事情 , 绝不求人” 。 在这种偏执的心理作用下 , 人们越来越懒得寻求社会支持 , 越来越不愿意麻烦别人 。 这就造成一种心理错觉:我是孤独的 , 我是无助的 。 之所以是错觉 , 就是因为你不是孤独的 , 你不是无助的 , 你只不过没有想办法去经营人际关系 , 没有想办法向他人寻求帮助 。 因此 , 这一类人也会产生一种归属感缺乏的错觉 。 如何从云互动中走出来?
沉浸在云互动中的人 , 好像找到了一丝温暖 , 找到了一丝归属感 , 找到了一丝安全感 。 事实上 , 这一切都是错觉 。 你所感受到的温暖、归属感、安全感都是你幻想出来的 。 你需要时刻提醒自己 , 这些都是幻觉 。 真正能够让你拥有温暖、拥有归属感、拥有安全感的 , 是你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行动 。 所以说 , 想要获得真实的归属感 , 需要你一步一步的经营人际关系 ,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


推荐阅读